[樂游網導讀]在次世代這個戰場上,微軟與索尼已經打的夠火熱了。而根據國外媒體的爆料,似乎 Apple TV將坐收漁利,成為微軟索尼最大的麻煩!
在次世代這個戰場上,微軟與索尼已經打的夠火熱了。而根據國外媒體的爆料,似乎 Apple TV將坐收漁利,成為微軟索尼最大的麻煩!
微軟和索尼,一直是游戲主機行業的翹楚,也曾經占據了無數消費者的客廳。而隨著時間推移,游戲主機的市場開始縮水,逐漸淪落為“小眾”市場;而自從 Apple TV誕生以后(目前還未正式登陸大陸市場),能夠同時滿足游戲玩家和普通娛樂用戶的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其對于游戲主機產品的競爭力,蘋果會顛覆 微軟和索尼時代嗎?曾為蘋果、微軟和WordPress母公司Automattic效力過的科技Blogger和行業觀察家Ben Thompson(文中簡稱“湯普森”)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背后有怎樣的市場競爭規律和商業邏輯?以下是湯普森的分析全文:
上世紀80年代,游戲機為什么能一炮走紅?除了那時候大部分人還沒什么新式的娛樂活動以外,一 個主要原因是,在那個年代,一臺游戲機的性價比蠻高的。1985年,憑借游戲機一舉成名的日本制造商任天堂向北美市場推出名為“任天堂娛樂系統”的家庭游 戲機,每部售價僅為199美元——這和當時約2400美元的個人電腦的平均市價相比,游戲機實在物美價廉。雖然PC價格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回落,但第三代 家用電視游戲機任天堂64的售價相比起來還是便宜了將近1500美元。
然而,和PC普及后價格下跌的趨勢不同,過去兩代游戲機的價格實際上已經漲了。今天,一部索尼的PS 4或者微軟的Xbox One幾乎和個人電腦的均價不相上下。
圖注:1985年--2014年以來個人電腦旁、各類游戲主機的價格走勢;黑色線代表PC價格走勢;紅色線代表不同種類游戲主機的綜合走勢
所以我們就看到上圖所示的市場行情,個人電腦的價格一路直線下跌,游戲機的價格卻一直在慢慢回漲。
乍一看,這樣的價格走勢簡直毫無常理可言:按照摩爾定律的說法,每隔18個月,集成電路的 晶體管數量和性能都會增加一倍,同等性能的產品價格會相應下降,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個人電腦受到的影響不能同樣體現在游戲機領域?何況,現在早已不是80 年代了,游戲主機的競品已經更新換代了,和游戲主機搶奪用戶時間的早已成為新生代軍團——智能手機、平板電腦、SNS應用、移動互聯網,當然還有電視機 (提供的內容遠比三十年前豐富多樣)。
競爭對手層出不窮,實力強大,游戲機居然還自抬身價,這真是咄咄怪事。為什么?
湯普森認為答案在于,這個趨勢正驗證了部分“顛覆性創新理論”。具體說來也是個怪圈:能帶來最大利潤的客戶口味高了,微軟和索尼的產品自然會賦予游戲機越來越多的特色功能,產品成本和售價自然水漲船高,游戲機也越來越脫離普通消費者的視野。
而實際上,一般消費者對游戲機的需求也因為價格適中的娛樂選擇增加而減少。一言蔽之,游戲機漸漸成為“小眾”產品。
湯普森認為答案在于,這個趨勢正驗證了部分“顛覆性創新理論”。具體說來也是個怪圈:能帶來最大利潤的客戶口味高了,微軟和索尼的產品自然會賦予游戲機越來越多的特色功能,產品成本和售價自然水漲船高,游戲機也越來越脫離普通消費者的視野。
而實際上,一般消費者對游戲機的需求也因為價格適中的娛樂選擇增加而減少。一言蔽之,游戲機漸漸成為“小眾”產品。
圖注:高端/High-end、低端/Low-end用戶的需求趨勢,以及游戲主機的表現隨時間如何變化
微軟:走在追逐高端玩家的路上
上圖可見,高端和低端客戶的需求走勢已經明顯分道揚鑣,微軟和索尼的產品都走上了追逐高端客戶的路,結果可想而知。不過很難想像的是,在游戲機行業,高端客戶竟然比主機生產商更有發言權。湯普森認為,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微軟的Xbox One。
去年E3游戲展舉行以前,微軟正式發布Xbox
One。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主打的是內置的3D體感技術攝像機Kinect和一些娛樂功能,雖然微軟為了幾款即將發布的游戲還出過廣告宣傳片,但微軟最終的
目的顯然還是要制造一款主要適合居家的游戲機——可惜,玩家們并不買帳。
事實上,玩家們根本沒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游戲上。首先,他們不喜歡Xbox
One那種默認隨時啟動的功能(本來微軟如此設置是希望完善Kinect的語音指令效果);另外,這款游戲機的數字版權管理(DRM)系統總是會聯網自檢
盜版,這一點做法也飽受詬病。當然,Xbox One高高在上的價格也是玩家吐槽的對象。總之,Xbox
One在性能上不但沒有進步,還多了一些槽點,收到的批評比贊許多得多。
對手的失誤就是自己的機會,微軟的Xbox One反響不佳讓索尼看到了機會,趁勢推出PS 4,并且在E3游戲展上將自己的產品標榜為支持玩家抵制微軟產品的替代選擇。索尼的“落井下石”獲得成功,PS4贏在了起跑線,到現在都把Xbox One甩在身后。
微軟則一直在心急火燎地追趕索尼,徹底重設了DRM,并將Kinect手柄調整為可選購買,還調低了售價。今年最新的E3游戲展上,微軟表示只看重“游戲”。科技網站CNet對微軟的報道是這樣的:
Xbox的負責人菲爾·斯潘塞是發布首款樣機以前第一位在臺上現身的微軟高管。這場發布會 展示的主角是游戲“使命召喚:高級戰爭”(Call of Duty: Advanced Warfare)。斯潘塞說:“是你們一直在描繪Xbox的未來,而我們在這方面會做的更好。我們這一次所有的發布內容都是為游戲服務。”
微軟的新聞發布會就這樣開場了,實在夠簡約的,甚至沒有花點時間介紹他們的Xbox One上個月就和Kinect的攝像頭和運動傳感器“分家”了,也壓根沒提微軟原創的電視節目和娛樂特色功能。事實上,這是微軟很理性的反應,但從戰略角 度看也是一場災難。因為,Xbox最初的功勞是讓微軟在用戶的客廳中有了一席之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對于游戲主機的娛樂功能預期在與日俱增,也就是 說,游戲主機不僅能滿足專業玩家需求,同時也能捕獲普通消費者的傾心——而恰恰相反,微軟的產品依然只是吸引游戲玩家,而微軟最初的戰略和初衷起到了壞作 用:讓他們的游戲機在玩家眼中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為了配合以Kinect為核心的娛樂性側重方向,Xbox的價格越來越“高大上”,處理選 擇也越來越“非主流”。任何一位理智的消費者——只要不是純粹的玩家——看到市面上有的是蘋果的Apple TV電視盒、Kindle Fire電視這樣還不到100美元的替代品,都不會買一款499美元的Xbox One。
那么,這就是說微軟的戰略一定錯了嗎?也許不能這么講;但可以這么說:電視盒子的趨勢一定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