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一說到游戲行業(yè),它給人的感覺就是無止境的圈錢和從業(yè)人員的加班加點。有些人說這是一個非常快節(jié)奏但是也很賺錢的行業(yè),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消費青春的行業(yè)。倒帶游戲行業(yè)的狀況如何,我們接下來將通過1位80后的游戲從業(yè)者的經驗為你帶來經驗分享!
一說到游戲行業(yè),它給人的感覺就是無止境的圈錢和從業(yè)人員的加班加點。有些人說這是一個非常快節(jié)奏但是也很賺錢的行業(yè),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消費青春的行業(yè)。倒帶游戲行業(yè)的狀況如何,我們接下來將通過1位80后的游戲從業(yè)者的經驗為你帶來經驗分享!
年輕時的風總在網絡中找到的樂趣和友情遠遠多于枯燥的三次元世界,直到他意識到這世界上還有游戲這條道路可走。
風總現(xiàn)在自己拉扯著一個手游團隊,他對投資人負責,按月給手下的兄弟們開工資。我們約在五道口的一家小咖啡館見面,因為風總提到自己是專程趕來北京辦事,所以一開始我還試圖給他講解這個咖啡館的位置;但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風總對北京的熟悉程度不亞于我。
風總不是北京人,但他把懷揣夢想的那幾年交給了這座巨大的城市。他在大學里學金融,臨近畢業(yè)時家里人想安排他進家鄉(xiāng)的銀行系統(tǒng)工作。但風總并不喜歡白天坐柜臺給別人點錢、晚上吃飯應酬拉存款的生活。作為妥協(xié),他父親又為他安排了一個在北京某建筑公司里的工作,這次雖說依舊是做基礎商務人員,但至少換了座城市,風總也就從了。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當時的風總在網絡中找到的樂趣和友情遠遠多于枯燥的三次元世界。他在網上有一圈朋友,每天聚在一起玩游戲,聊天,吹牛。對風總來說那個圈子就是個找玩伴的地方,但回頭想想,那又確實是些聰明而有趣的人。
剛剛畢業(yè)的他在北京混了半年時間,白天上班,晚上找朋友吃串打游戲;有天一位哥們突然問道,你考慮過進游戲公司嗎?風總突然意識到原來這世界上還有如此這般的道路可走,他意識到在無聊的軌跡之外,還有如此一條和“玩”相伴的軌道存在。
那朋友幫他遞了簡歷,申請的職位直接就是朋友的下屬,所以理論上講沒什么問題。風總幾乎是立刻辭掉了建筑公司的工作,然后就在出租房里打著游戲,等著游戲公司的錄取通知。
但那通知并沒有來。
事后,風總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到了這事情的原委;他要去的那家公司規(guī)模不小,當時有一款相當掙錢的產品正在運營;而這樣的公司內部一定有紛亂復雜的派 系斗爭,介紹風總去的哥們被認為是某一派的,而負責招聘策劃的領導則是另一派的。風總的簡歷甚至沒被傳遞到項目組,就直接被“狙擊”在半空。介紹人大為愧 疚,而風總也只好安慰他說沒什么。
事已至此,他手上的錢已經不夠維持在北京的生活,原單位提供的宿舍馬上就要還回去了,他連房租都拿不出,只得硬著頭皮向家里求助。父親對年輕人的沖動還算寬容,他把風總召喚回家,要他“冷靜兩個月”。
那兩個月確實很冷,正值過年,風總窩在家里上網,遠程看著那群朋友繼續(xù)熱熱鬧鬧的生活著。年過了不久,之前那位介紹人輾轉通過別人通知到他,說有另 外一份“肯定能入職”的工作,問他有沒有興趣。這時的風總正處于命運的鐘擺之下,如果他留在家里,就此服從安排,那可能一干就是自己都不愿意想的漫長一 生。他透過屏幕揣摩良久,最后還是決定再試一次。
喜歡養(yǎng)貓的游戲人似乎比例頗高,或許我們該做一期專題《貓與它們做游戲的奴隸》……咦。
風總覺得游戲行業(yè)入行十分簡單。有些活兒,“猴子都能干”;可要再往上走怎么做呢?在他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主動性”。
三個月后,懷揣五千塊錢的風總再次來到了北京。這五千塊錢是父親借給他的“啟動資金”,他打算著如果這錢花完了以后還沒辦法自立,那他就徹底死心, 回家上班。介紹人給他找的是家雜志社,當時老板正打算做放在飯店等公共場合供人免費翻閱的游戲雜志,正需要文案,風總很快順利入職,就此當上了編輯。
這份工作一個月工資一千八百元,而他當時的房租是八百塊錢一個月。簡單的說,交完房租吃完飯以后,他就幾乎沒有結余了。而這雜志的初衷是通過免費翻 閱的載體來賣廣告,它并沒考慮公共場所游戲信息的受眾有多少,渠道又到底應該怎么鋪;總之,它競爭不過同期興起的地產、美容、美食、旅游類免費雜志;也吸引不到足夠的廣告客戶。
風總在這家雜志社一共干了三個月,他只領到了第一個一千八百元,其他兩個月里就靠“啟動資金”活著。三個月后,老板徹底承認了自己的失敗,他把包括風總在內的員工們聚到一起,一人發(fā)了一筆遣散費,就此散伙。
風總揣著八百塊錢遣散費再次來到了北京的街頭,他甚至沒能親手出版哪怕一期刊物;不但如此,他之前還為雜志社跟自己哥們約了稿,三百塊錢稿費還沒給 人家呢。既然身上還有點飯錢,房租也還有一兩個月,風總把心一橫再次在北京找起了工作。那群打游戲的朋友再次伸出了援手,他找到了一份勉強糊口的活兒:游 戲測試,在業(yè)內通稱QA。
QA的工作分白盒和黑盒兩種,前者指的是手里有代碼、熟悉產品內部結構之后的測試流程;而黑盒指的則是從玩家角度出發(fā)的、兩眼一抹黑的測試。黑盒測試很大程度上是純粹的體力活,比如反復啟動游戲客戶端,測試會不會崩潰,一天啟動幾千次都是常有的事兒。
風總的工作也是從反復安裝卸載游戲客戶端開始的,他拿到的是臨時工計時工資,一小時五塊錢。他加班加點的干,一天測試十來個小時,每個月大概能拿到千把塊錢。生存問題算是勉強解決了,可“未來”卻不那么清晰。
采訪中,風總提到他覺得游戲行業(yè)入行十分簡單。有些活兒,“猴子都能干”;可要再往上走怎么做呢?在他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主動性”。如果工作沒能榨干你的全部力氣,那就把剩下的部分拿出來,干點力所能及的事兒。
風總最后選中了游戲文案,正好他所測試的游戲項目人手不太足,偶爾他就會自告奮勇寫些宣傳文案類的小東西。那時候的游戲還以計時收費為主,用風總的 話說就是“還都很單純”,而整個行業(yè)對新人也友善得多。漸漸地,他接到的文案需求越來越頻繁,內容也越來越穩(wěn)定,最后他被從測試組調走,成了一個專職文案 策劃。
這是風總現(xiàn)在所帶的團隊辦公的地方,他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把工作室安排的很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