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回憶,80們也不例外。看著身邊逐漸變老的朋友,再回憶一下以前追逐IT產品的那些時候,是不是感慨萬千!隨我們一起看看,是哪些IT產品伴隨我們走過那些年輕的時代!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回憶,80們也不例外。看著身邊逐漸變老的朋友,再回憶一下以前追逐IT產品的那些時候,是不是感慨萬千。‰S我們一起看看,是哪些IT產品伴隨我們走過那些年輕的時代!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過去這些曾經天真懵懂的80后孩子如今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棟梁,忙碌著各自的生活。網絡也成為現在大家離不開的東西,體驗到足不出戶的方便。要買什么網購一個,便宜而且不用到處跑;要娛樂可以在線視頻、網游,對于下班時間又或者周六日假期,我們更愿意與電腦作伴,而不是出去周圍走走。問到為什么,因為累,所以不想出門,那么萬能的電腦也給了我們不出門的理由。
由電腦DIY,到筆記本的興起、手機再到平板,每個80后或多或少都有著相似的IT歷程。走到了現在我們又折騰過多少產品呢?IT的發展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功還是過?謹以此文記錄下80后經歷的歲月。
80后IT回憶錄之“學習機”
“學習機”
筆者畢竟也是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老爸不是富二代也不是煤老板,在那個90年代初期,能擁有一臺電腦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是一筆天文數字。當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叫學習機的東西,但300多塊的價格似乎也并不便宜。還是小屁孩的我們似乎很快就發現了學習只是個幌子,一句"小霸王其樂無窮啊"也出賣了這臺機器的本質,買回來的128in1其實來來去去就只有那幾個游戲,但打坦克、超級瑪麗等似乎已經足夠讓這幫活蹦亂跳的孩子乖乖地堆在一起,滿足那在街機廳沒得玩只有看的份。令筆者最討厭的,要數中國象棋那個小孩,一直就沒有贏過它。
80后IT回憶錄之電腦游戲
286機器如今已難覓蹤影
筆者能擁有自己的一臺電腦已經是奔四的事。但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小學的機房里的事,由于擺放著的是286、386、486的機器,接觸的是大名鼎鼎運行在DOS下的WPS,打字練習與畫圖龜,未免讓電腦課變得枯燥。
多少經典杰作已成過眼云煙
相信現在很多熱愛DIY硬件的朋友,在接觸電腦之初大多不會是因為那一塊又一塊的可拆卸硬件而吸引,游戲是很多人玩硬件的契機。WIN95系統,對于當時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無非就是打開游戲前的必備界面而已,對于到底內部是英特爾、AMD還是Cyrix,真的是一概不懂。仙劍中李逍遙偷看趙靈兒洗澡是新鮮的;毀滅戰士那充滿馬賽克的畫面在背景音樂之下卻顯得異?植溃淮蟾晃棠菢O為簡單有如強手棋的玩法,都吸引著每一個孩子。
星際,戰個痛快!
再過了晚些時候,這堆本來只有看的份的小孩終于有了玩的地方,在那個尚且不能稱之為網吧的地方,局域網讓紅警、星際以及帝國時代深深地烙印在這些孩子的腦海當中,因此也少不了被家長揪回去的經歷。
Dota拆散了不知多少對情侶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娛樂至上的游戲世界開始變味了。充斥著金錢博弈與謾罵,好勝心讓外掛盛行,為了數據統計拔網線,玩游戲似乎變成了一種負擔。即便再怎么精美的畫面,也難以勾起當年的快樂與熱情。
您是否也在回憶經典?
多不勝數的游戲,還有除了電費以外毫無成本的獲取方式,都讓游戲世界變得異常浮躁。舍得在快餐網游為面子不斷投錢,卻不舍得為競技網游花上一分。連大菠蘿都不清楚就一哄而去,兩小時后就留下一句“垃圾游戲”。我也不禁想到被核心玩家所不齒的植物大戰僵尸和憤怒的小鳥,簡簡單單卻玩得開心。
80后IT回憶錄之電腦DIY
Cyrix終歸VIA麾下
筆者正在開始走上DIY之路已經是比較晚期的2003年,Intel P4加MX440顯卡,當時整套配下來也接近了6K大洋,后來跑過3Dmark06也就900多分。參考收入與DIY產品價格,顯然現在玩DIY要容易得多。早些年進入DIY的朋友,也肯定不會忘記Cyrix、AMD、Intel三足鼎立,AMD的Athlon力壓Intel進入GHz時代等經典事件。
酷睿2為Intel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依稀記得大約在2006年的那段時間,奔騰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基于K8架構的AMD Athlon 64毫無疑問是市場的王者,Athlon X2 3600+曾經令多少人為之傾心。然而酷睿2的誕生徹底扭轉了這一盤棋局,高性能低功耗令AMD毫無招架,自此之后的Tick-tock戰略不僅讓AMD陷入困境,還讓我們每次想升級電腦,就得乖乖地換主板。
機械硬盤價格水漲船高
在存儲功能方面,經歷的變化就可大了。首先是早前文章曾經提到的光驅,隨著網絡的盛行,光盤隕落,藍光能否再造輝煌還是未知之數。人們對于存儲的欲望也經歷了一個上升到瓶頸再下降的趨勢。曾經小水管的網速,看電影是下載的,看完了也舍不得刪;而現在什么都是在線看,云同步也讓我們應用變得更為方便。硬盤功效略有下降,就是安裝軟件與游戲,存儲一些重要資料。自泰國洪災以后,也讓價格戰打紅了眼的機械硬盤市場重新有了一些利潤,容量發展也相應放緩。
除了專業設計,CRT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少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顯示器這一塊。索尼引以為傲的特麗瓏曾經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顯示器,不過CRT碩大的體積與繁瑣的邊角調節都曾經是惱人的問題。液晶面板憑借輕盈體積、節能省電等特點,迅速取代了CRT的地位,面子也變得越來越大,并經歷了LCD到LED再至IPS的轉變。
80后IT回憶錄之網絡與軟件
上網曾經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
對于上網,我們除了會經常抱怨卡機掉線以外,也會因為美曰其名降價實則綁架用戶的寬帶服務而抱怨個不停。很難想象在那個當年,占線電話的撥號,4元一小時的資費,僅有56Kb/S速度的貓的年代我們是用如何的淡定。
人人都是高手
流氓插件雛形的3721上網助手、影音播放首選的超級解霸,因查殺CIH而名聲大振的江民,這些軟件當年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當年什么都是繁瑣的設置成就了那么一批解決電腦疑難的高手。隨著云應用以及軟件簡單一鍵化,配上強力的搜索引擎,當年那位高手表示現在人人都是高手,而他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了。
80后IT回憶錄之通訊設備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假如說當年是如何衡量高帥富的話,那大哥大必定是首當其沖的炫耀利器。除了每每在80~90年代港產電影的鏡頭內都會看到它的身影,2W的售價,數千的入網費即使放在現在也不是大多數人能接受得起。而價格相對低廉的BB機,就成了平民百姓通訊設備的首選。
愛立信手機曾經盛極一時
"回頭便知,我心只有你",劉德華和關之琳的愛立信t18廣告可謂是無比的經典,在現在也成了不少視頻的惡搞對象。90年代末,電話擺脫了磚頭一樣的體積同時,也開始走下價格的神壇。諾基亞經摔的形象也是在那時候建立了起來,摩托羅拉自折疊手機V998開始就一直是價格跳水之王。這時候的手機,依然稱職地做著負責著打電話發短信兩個任務,小游戲以及16和弦都已經是能打在廣告上的新鮮賣點。對于愛玩的筆者,"貪食蛇"分數刷新給了我折騰的動力。
彩屏時代,手機形式百花齊放
彩屏時代是手機不安分的一個開端,索愛K700c討好的外觀以及30W攝像頭,瞬間成了拍照利器;moto E398大玩音樂元素,后來Moto加上周杰倫的代言風頭可謂一時無兩;三星開始它萬變不離其宗的滑蓋外觀;進入塞班時代的諾基亞,多不勝數的軟件讓人見識到原來手機也能這樣玩。這段時間,手機的形態依舊保留著實體按鍵,直板、滑蓋、翻蓋、全鍵盤,表現形式百花齊放。
美輪美奐的UI
雖然HTC做了很多年觸摸屏,但依舊未能找到觸屏手機的亮點。而2007年蘋果iPhone的出現,無論是對于用戶還是其他手機廠商,都是一個不小的沖擊。高昂的定價也抵擋不了粉絲的熱情,果粉就此誕生了。常年習慣安卓陣營的筆者,也得感謝蘋果,沒有了它,我們的UI就不會變得這么美輪美奐。這些年,實體鍵盤機型開始沒落,打開手機導購頁面,清一色地是黑乎乎的屏幕占據主體,總感覺少了一些個性。
Walkman
說起隨身聽,比起光驅注定是一個更苦命的孩子,除了發燒友以外,它的身影已經消失在手機盛行的風潮當中。遙想當年,收音機與磁帶機曾經是一對好機友,聽音樂聽英語得靠它。Walkman也曾經是索尼旗下的得意門生。
Discman
磁帶到CD,在音質上可謂是一個質的飛躍。Discman也就成了當時少年少女所追捧的潮流數碼,背包里還時刻藏著一大盒的CD。不過由于Discman引入中國的時間已經有點晚,風頭很快就被MP3等新興數字媒體所蓋過了。
音質在便攜性面前敗陣下來了
索尼欲將MD打造成新時代的主流,面對MP3的威脅縱然有它引領了磁帶和CD兩代風潮的底氣。可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高音質未必是那么重要,簡單、便攜的理念才是大眾所需;后期創新、Rio、艾利和等注重音質的磚頭機隕落很好證明了這一觀點。在這次的抉擇上,主流呼聲偏向了MP3。蘋果開啟了它的音樂之路,而索尼轉身太慢,漸漸獨霸多年的隨身聽市場遭到分割。至于在國內市場,魅族的mp3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
手機讓MP3徹底退出了舞臺
后面的結果,大家都懂,手機幾乎把整個mp3市場給吃掉了,這也是對簡單、便攜理念的更好詮釋。
80后IT回憶錄之相機
膠卷時代
記得微博一張膠卷筒的照片難倒了不少新生代的孩子們,對于膠卷時代的印記,相信就算是過來人都早已陌生,畢竟誰還想念那個永無反悔的快門鍵,還有需要曬出來才能看的照片。現在大家對攝影的印象,單反窮三代,單電也快了,還有的就是強大的后期功底。
手機成像踏入高清時代
拍照這一塊,手機當然也摻上了一腳,分分鐘會對卡片相機這一塊造成威脅,君不見諾基亞808那嚇人的4100W。雖然CCD依然無法與專業的比較,不過大部分人來說,追求的未必是那么高。
除了婚紗照與藝術照,相簿的用處已經很少了
問問老爸老媽那一輩,他們的照片都是一張一張地珍藏在相本當中。而我們的呢?一張又一張保存在硬盤,又或者云端服務器里面。就和電子書一樣,永遠沒有了翻開雜志那種感覺。
智能家居是未來的又一趨向
關于IT發展的好處,雖然每個人的閱歷不盡相同,但只要回眸一下將前后生活質量進行一個對比,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切身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震撼。IT產品的出現的確讓生活變得更好,無論是購物、出行、溝通還是娛樂都體現出無可比擬的便捷性,智能家居亦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趨勢。
有時玩什么也是一件讓人煩惱的事
冰箱,彩電,洗衣機是80年代結婚三大件,延續至90年代電視一直是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核心。時至今日,電視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手機、平板、電腦、游戲機,隨便拿起一件電子產品都可以帶給您快樂的交互式體驗,建立與分享屬于您的小空間。
有了網絡,人人都是路路通
曾經我們因為陌生而不敢貿然出行,如今科技指引每個地方都可一目了然,豐富的信息立即馬上呈現。GPS導航、LBS應用,生活多了更多的求偶遇,連通了相互認識的橋梁。
簡評IT之過
您今天"宅"了沒有?
記得在99年的時候國內曾經做過一個"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測試者們要在指定的房間內依靠網絡訂購過上72小時,竭盡全力把主辦者提供的資金花掉。當時參加者感慨稱:"給我足夠的錢,我可以在網上生活兩個7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但讓我從網絡生活和現實生活中做出選擇,我肯定要選擇后者。人類不是獨居動物,我們需要比在網絡上的交流更為密切的接觸。"而現在,宅文化卻在迅速蔓延。
中國式祈禱
仔細看一看科技美好的背后,很多時候我們反而忽略了身邊。在地鐵內我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手機、聽著音樂;不用出門的購物與朋友逛街的心情也變少了;聚會吃飯時除了中國式祈禱,也在私下顧著刷微博。
黃色小雞相當火爆
也許真的是科技太過發達,各種交流軟件,交流工具讓我們的人際圈子變得好大;但實際上,真正與我們能夠當面互動的可真的是少之又少。找朋友,與朋友的交際也從面對面變成電話語音,現在已經變成了純粹的文本。而且最近那只瘋狂的黃色小雞SimSimi,以及早些時候掌機NDS上的《LOVE PLUS》,這種仿似人的與電腦交互似乎預示著人與人的隔閡變得更深,不愿意與人交流而沉溺在虛擬當中,或許若干年后,《人形電腦天使心》場景的出現也并不稀奇。
永不休止的爭論
縱橫在說話不用負責的網絡世界,數碼也讓人有點走火入魔。似乎不同品牌不同型號之間的數碼產品都能在人群中形成一個又一個分水嶺。果粉、米粉、魅友同平臺跨平臺之間爭吵的忙不可交,難道用了一個手機就會飛?怪物獵人P3破解者因尊重游戲晚發補丁,卻遭到無數玩家的謾罵,心灰意冷的破解者最后黯然消失;镜淖鹬卦谶@個赤裸裸的網絡世界,有些時候變得蕩然無存。
現在的孩子
數碼產品是否適合早教,一切依然在爭論……
所謂3年一代溝,現在再看看伴隨著科技而長大的孩子,成長經歷已經與80后有了很大的不同。網絡應接不暇的信息量,孩子變得更加早熟。樓下的公園也沒有人延續我們當時歡笑嘻哈的身影,除了網絡吸引了孩子以外,社會氛圍也有一定因素。
如今許多80后都早已經為人父母,對于孩子,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有的依舊熱衷于數碼產品,有如iPad成為不少新生代嬰兒的早教玩具;而有的了解到了數碼產品的負面,更希望孩子不要因為電子產品而沉溺于虛擬的世界。
寫在最后:
回憶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回想起這些曾經揮舞在手中的時代產物,更多地像是電影片段一般,回味著我們成長的過程。謹以這篇回憶錄,回味已經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