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對于RPG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走迷宮了,當然迷宮雖好可不要貪杯。迷宮最大的樂趣就是挖掘其中的寶物,但是如果太坑爹了,玩家肯定會崩潰
《勇者斗惡龍》
《DQ》系列在中國歷來人氣不及FF系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在難度上的不妥協。其強調BT的練功方式是相當出名的,可以說它是日式(中式也算日式的一個分支)RPG三步一雷的鼻祖。有位玩家說的好:“其實迷宮復雜還能忍受,就怕戰斗頻繁讓人一會兒就忘記走到什么地方。”
《DQ》就是這類游戲,其中尤以二代最為BT,其后期有個無限循環迷宮如果走錯的話會始終轉不出去,再加上里面遍布超強妖怪(即使練了級都可能被秒)和極其繁瑣的LOAD模式會使玩家在此卡很久。
另外說道遇敵率的問題,我倒覺得很多所謂“三步一雷”的游戲其實是玩家夸大事實了,以DQ為例,確實很多時候幾步路就得打一仗,但有時候RP好可以走上二十步不遇敵,所以平均下來還是可以接受的。我印象中遇敵率最高的是《魔武王》這個游戲真正作到了“五步一雷”的頻率,但是逃跑率是100%,所以.......
《黎明之砧》
相信有點資歷的玩家都會公認“主視角3D迷宮一出,95%的中式、日式RPG的迷宮就可以退到后面老老實實地當BT迷宮替補”這句話。 對于年齡較小的玩家來說可能無法體會到這類迷宮的“內涵”,那一定要找個玩過此類游戲的玩家給你解釋一下,然后你就能知道這世界上有類迷宮如果沒有地圖那基本上是死定。(所以《DQ》、《荊柯新傳》你們還嫩了點)
《黎明之砧》之所以在主視角3D迷宮里面還不算“狠毒”,主要在于其自帶了地圖。不過不少隱藏因素無法在地圖上顯示,再加上美式RPG的優良傳統傳送點、轉向點大量出現,所以有玩家驚呼“《黎明之砧》迷宮BT度是魔法門的100倍!“
不過這里還是要為《魔法門》申一下冤,《魔法門》迷宮確實簡單,但那是從3代才開始的,1代的地圖規模還是超大,要玩通玩家要花費大量心血繪圖。
《天地劫》系列
對缺乏玄學知識的大陸玩家來說,《天地劫》系列的迷宮根本不難,難得是解謎,不過在臺灣玩家眼中,這些跟玄學有關的迷題還算可以接受。不過不看攻略打出完美結局的概率極低仍然是兩岸玩家的共識。另外全系列的戰斗也比較BT,被秒是家常便飯。可是現在已經有不少玩家開始醒悟過來:覺得這個系列難其實是因為以前BT游戲玩的太少,實際上,有不少人可以完全不看弓略通關。(當然不是完美結局)
對《幽》、《宦》的難度討論也是非常多,所以這里重點介紹一下系列最早發行以至于沒多少人玩過的《天外劍圣錄》。此游戲堪稱DOS時期迷宮最難的國產游戲,游戲中第一個正式的迷宮其規模已經跟很多游戲最大的迷宮差之不遠,到后面還有暗機關出現(在墻上隱蔽的一塊磚),再加上有幾個迷宮由于劇情需要走兩遍,所以玩到一半時,估計很多人已經在想:“趕快結束吧,我不行了。”但當他們來到劍圣墓冢這個極品時,才知道......墓冢內部呈八卦形狀布置,每個卦象由一個迷宮來表示,沒個迷宮3層,合計24層,而且還要按特定順序走完,否則會多跑冤枉路。雖然我過這迷宮沒費多少功夫,但一想到當年無數對漢堂懷著美好憧憬的玩家魂斷此處,也不禁體會到設計者已深得“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之妙。
《女神轉生》
《女神轉生》是日式RPG中采用主視角3D迷宮的異類。雖然也有部分自動地圖,但由于加上了不少落坑(踩上就掉入另外一層),全暗區域(除界面外絕對看不到任何東西,所以說《荊柯新傳》那種水平還算差),此外還有每走一步必受傷的區域,因此比《黎明之砧》要難點。
當然有人用FC模擬器S/L上千次才打通這游戲,并聲稱這就是史上最BT的迷宮,這個未免就過分了點,說明該玩家此類游戲打得太少。試問如果需要S/L 1000次才能通,當年那些用卡帶的玩家怎么通關??而且當年通關的玩家也不在少數,畢竟《女神轉生》的迷宮規模還不算大。下面談到的三個,才是史上公認的超BT游戲。想知道嗎?那請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