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最近關于騰訊收購Supercell的消息備受關注,這也是游戲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如果熟悉部落沖突的話,肯定也會對Supercell感興趣,下面是關于收購的介紹,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
最近關于騰訊收購Supercell的消息備受關注,這也是游戲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如果熟悉部落沖突的話,肯定也會對Supercell感興趣,下面是關于收購的介紹,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
6月21日,騰訊領投財團出價8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566億)收購芬蘭移動游戲開發商Supercell 84.3%股份,成就全球游戲史上最大規模的一筆收購,也是中國互聯網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
這個數字,超過了騰訊過去任何一次單筆收購,如果拿2004年聯想收購IBM PC業務相比,這一金額相當于后者的7倍。要知道,騰訊入股金山、京東、搜狗和大眾點評,總共也沒超過20億美元。如果拿騰訊收購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公司(Riot Games)的總價4億美金(第3次收購剩余股份,據估算約為1.1億美元)相比,騰訊至少可以買下20家拳頭公司。
騰訊有錢,沒人懷疑。但為何突然出手,買下一家游戲公司?
你所不知道的騰訊收購史:海外并購由來已久,3年燒掉上百億
除了國內的幾次知名并購,騰訊的資本運作,一直不為外界所知。實際上,騰訊自2010年起,已耗資超過500億元用于投資并購,其中又以游戲為主。通過可查閱的記錄發現,在最近10年間,騰訊在35家游戲公司上總共花了178億人民幣,收購對象也從最開始的日韓公司,開始轉向歐美,并從端游過渡到手游。
這些收購中,有兩次大型并購,對騰訊游戲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次是在2013年,騰訊以3.3億美元,收購老牌游戲引擎公司英佩數碼(Epic Games) 48.4%的股份。這場交易并未引起公眾的廣泛注意,但如果你玩過微軟、索尼、EA、育碧等一眾游戲大廠的主機或者網游,就一定接觸過英佩開發的著名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簡單說,它讓玩家體驗更真實的光影變化和空間感受。借此收購,騰訊保證了技術上不落人后。
第二次,則是早已流傳江湖的一場教科書案例。2008年,騰訊參與了拳頭公司(Riot Games)的首輪戰略投資,拿下22%的股權。當時拳頭連一款產品都沒有。2011年,《英雄聯盟》大勢已成,騰訊又以2.3億美元買下其93%的股份,4年之后,又收購了剩余全部股份。迄今為止,《英雄聯盟》仍是拳頭公司唯一的一款產品,這款被中國玩家稱為“擼啊擼”的實時策略對戰游戲,如今已經成長為電腦游戲的代名詞。你知道它有多火嗎?今年夏天舉辦的一場季中賽,全球共有2億200萬人次觀看,是今年NBA總決賽全球觀看人次的10倍。伴隨電子競技的火爆,騰訊穩坐全球端游老大的地位。
幕后推手:千億帝國的并購版圖,就靠20余人完成?
騰訊并非一開始就習慣大手筆。查閱年報發現,騰訊98%的投資并購,都發生在2010年之后。有人猜測,這是3Q大戰帶來的戰略調整,也有人解讀為高層變動的結果。但不論如何,騰訊背后的戰略投資團隊,都算得上是世界頂尖級別的。
在騰訊,投資業務隸屬于企業發展事業群,借由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簡稱“騰訊基金”),由騰訊投資并購部主導完成,自2011年成立以來,騰訊基金已投資超過200個項目,但投資并購團隊的人數,總共也不過20余人。在這個神秘部門的招聘廣告上,標注著北大清華以及海外名校出身的招聘要求,一些人直接來自摩根斯坦利、高盛資本等老牌投行。有趣的是,現任騰訊總裁劉熾平與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均出身高盛。
如此頂配且一貫嗅覺靈敏的投資團隊,為何要等到2016年,也就是Supercell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手游收入最高的明星公司之后,才選擇重金收購?
這得從Supercell的故事講起。
全球矚目的明星企業:190人創下150億年收入是如何煉成的?
1999年,芬蘭人伊爾卡·帕納寧(Ilkka Paananen)還在赫爾辛基攻讀大學,經朋友介紹,這名國際商務專業大二學生加入了一個叫做“模糊”(芬蘭語: Sumea)的社團,這個小組織正準備成立一家游戲公司,帕納寧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由于在技術開發和商業領域頗受大家認可,他被推舉為CEO。
盡管一開始毫無經驗,也犯下許多錯誤,·帕納寧還是帶領著Sumea發展到了40多名員工,并成為歐洲最成功的手機游戲開發和發行公司之一。2004年,它被數碼巧克力公司(Digital Chocolate)收購。
帕納寧在數碼巧克力又繼續干了6年,并一直升任到歐洲分部總裁,前后負責過一百多款游戲產品。現在看,這些產品已經是智能機時代來臨前的史前游戲,但故事的主人公也借此完成了從開發到市場的所有必修課程。2010年,在總裁任上履職不到半年,帕納寧選擇了辭職創業。他和5個創業伙伴找了一家小辦公室,從零開始,細心打磨他們認為優秀的游戲產品,雖然他們當時對產品方向毫無頭緒。
但這個團隊并非真正的從零開始。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超過十年的游戲從業經驗,此外,芬蘭政府一貫高度扶持創業(網上流傳的Supercell成立初期申請的50萬美元創業貸款,按照芬蘭的政策,如果創業失敗,是無須償還的),這也給了Supercell足夠的空間,讓他們一開始就堅持自己的理念去制作游戲。畢竟,他們并不只是為錢而來。
一開始,Supercell還只是圍繞Facebook進行多端產品開發,一直到2010年,公司購入了最早的一批iPad,情況開始發生改變。帕納寧認為,移動是未來。于是果斷調整。在經過2年的反復失敗,他們相繼推出了《快樂農場》(hay day),以及隨后風靡全球的策略養成游戲——《部落戰爭》。
孫正義的軟銀公司,很快注意到了這家冉冉升起的手游明星。2013年,在暢想了對Supercell的百年規劃以及保證其獨立運營之后,阿里巴巴大股東取得了Supercell 51%的股份。
此時的騰訊,剛剛進入手游市場。
全球規模最小的百億手游公司
在成立6年之后,Supercell推出了4款風靡全球的手機游戲,一躍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游公司。2015年,Supercell的收入達到了23.4億美元,員工卻不過180余人,如果算上Supercell在全球的4個辦公室,員工總數也不過190余人。在中國,Supercell決定只招聘3個人,來應付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游市場,其中1個還是行政。
如此“小”的規模,意味著快速反應和獨立行事,免去了繁雜的行政程序。事實上,控制團隊規模,是公司的發展目標之一。這種小規模運作,卻讓Supercell創造了的一張逆天成績單:
2014、2015連續2年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游公司;
全球DAU超過1億,玩家社區超過2.5億個;
99%的國家都有Supercell的玩家,嗯,包括朝鮮。
...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立志做一家更慢的企業
縱使成為了手游屆的NO.1,被福布斯雜志譽為史上發展最快的游戲公司,Supercell也只正式推出4款產品,平均1年半才出1款。最新發布的策略卡牌游戲《皇室戰爭》,距離上一款產品,已經過去了整整3年,消費者手中的iPhone,都已經換了3代。
當然,上線之后,依舊大賣。
縱觀Supercell的發展史,一方面是業務的急速發展,另一方面,產品卻越出越慢,這背后,有著一套屬于Supercell的產品哲學。
Supercell立志只做精品。按照創始人的說法,他們希望游戲“少一點《割繩子》,多一點《魔獸世界》”。它們也正是這么干的,在全部的4款產品背后,是14款被斃掉的產品,其中不乏上線之后引起玩家廣泛關注的作品。
在精品化策略的背后,是小團隊作戰和高頻試錯的開發模式。在Supercell內部,一款產品通常由6~7人的開發小組組成,在每個周五,Supercell會舉辦一次創意會,員工們提出創意方案,如果獲得認可,即可啟動。而產品能否上線,據說連CEO帕納寧都沒有最終決定權,它需要通過內部體驗和持續多輪的外部測試。如果結果不OK,最終有資格叫停產品,還是那個提出創意的人。
這種高度自由、靈活專注的產品文化,使得Supercell可以進行快速的內部孵化,并從眾多產品中遴選精品。雖然外界只看到了最終上市的4款產品,但在敏捷創新上,Supercell無疑領先了這個星球上的其他手游公司。
以靜制動,締造手游圈中的暴雪
Supercell還常被拿來跟另一家游戲公司對比——暴雪娛樂。「暴雪出品,必屬精品」,這是暴雪玩家中流傳的口號,意指暴雪優秀的產品品質和玩家口碑。這句話,放在Supercell身上,也并不為過。
此外,暴雪專注產品,與外界的交流不多。某種程度上,它們都帶著安靜的氣息。
美國著名的科技媒體《連線》雜志(Wired)曾親自走進Supercell芬蘭總部,并在文章中這樣描述到,「辦公室很靜,門前有一堆鞋,員工們穿著襪子走來走去...每個人都戴著耳機,靜靜坐著,敲著鍵盤。一天過去了,500萬美元滾進了這家公司的賬戶」
不過,當這家公司日進斗金的時候,你幾乎見不到太多兇狠的營銷,至少在中國,你很難看到它的品牌蹤跡。
這種氣質,被認為是芬蘭的獨特產物。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這個連續創造科技神話的斯堪的納維亞小國,卻有著令全球游戲創業者夢寐以求的東西:一流的教育普及度、頂尖的設計人才以及政府強有力的創業支持。
Supercell在成立一年之后就實現了盈利。蘋果似乎特別鐘情于它的卡通視覺和休閑玩法,每一款產品上線,蘋果都會在Appstore上向全球玩家推薦,也為Supercell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和全球用戶。這些全球數據,可以進一步幫助Supercell去評估一款新游戲的熱度是會延續幾個月,還是幾年。4款當紅游戲帶來的巨額收入,意味著Supercell無須再著眼于短期利益,它有足夠的底氣去等待,直到下一爆款游戲的誕生。
Supercell散發出來的寧靜氣息,也與創始人帕納寧分不開。這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曾表示,Supercell一開始就并非只是為了掙錢而成立的,他們想創造屬于全世界的,可以讓人們玩上很多年的產品,為了這一點,他們可以舍棄許多東西。
他們選擇投資者的標準,也是如此。
緣定騰訊,不止于收購的雙贏選擇
今年5月起,關于Supercell將被收購的消息,在媒體中一度廣為流傳。外界猜測,接盤的是一家中國企業,緋聞名單很長,都是有頭有臉的行業大佬。當時巨人正在尋求上市,消息一出,世紀油輪的股票大漲600%;而當5月中旬外界瘋傳騰訊可能進行收購時,這家成立18年的互聯網巨頭,甚至迎來了上市以來股票的最大增幅。
看來Supercell真的很值錢。
此次收購,軟銀出售了手中的全部股份。這家日本風險投資財團擁有Supercell73.2%的股份,但在軟銀與Supercell的股權協議當中,Supercell擁有絕對的獨立運營權,并享有重大交易的一票否決權。換句話說,即便軟銀脫手,Supercell創始團隊也能挑選他們認為最合適的老板。
軟銀系下的阿里巴巴,首先成為最可疑的買家,早前它曾耗資1.2億美元收購美國游戲開發商Kabam,這家電子商務企業,早已計劃進軍被其創始人食言的游戲市場。
巨人則是另一個緋聞對象,信息來源直指史玉柱在2015年11月的一次芬蘭走訪,他后來在微博上公開稱贊Supercell的神奇,而巨人公司副總裁也曾表示,他們密切觀察著一家全球top5的游戲開發商。
這些傳言,最終都落得一地雞毛。仔細推敲,阿里在游戲內容上并無優勢,被阿里收購,Suerpcell除了貢獻利潤,并無其它用處;巨人這邊,唯一的依據,不過是史玉柱的一次面基和感嘆。這家以保健品廣告出名的游戲公司,連對移動游戲的野心都讓人懷疑,不久前,它剛把《征途》手機版交給了騰訊代理。
緣定騰訊,可以說是Supercell最好的結局。作為全球最大的游戲發行商,騰訊擁有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端游產品,Supercell的加入,意味著全球最大手游開發商和最大端游開發商完成合體,由此將締造覆蓋全球的平臺效果和用戶規模。對Supercell來說,這將助其實現成為全球最大游戲公司的夢想。
如果再進一步考慮中國市場,那么騰訊更是Supercell不二的選擇。中國已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游市場,而騰訊作為這個國家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覆蓋了整整8億的活躍用戶。即便昆侖萬維——這家Supercell在中國的安卓渠道代理商——兢兢業業為Supercell發行游戲,騰訊所擁有的優勢,也是其根本無法觸及的。
更不用提騰訊還有微信及其覆蓋的龐大社交網絡。
但這場結合,并非一開始就一帆風順。據報道,帕納寧似乎并太不樂意軟銀出售股份。畢竟這家日本財團入股后,Supercell保持了完整性,又實現了3年3倍收入的增長。一切已經不能更好了。老慮到騰訊在游戲產業上的特殊地位,也許對Supercell而言,硬幣的另一面是,騰訊是否會對間接影響Supercell,動搖其賴以生存的思維方式。
從媒體披露的細節中可以發現,此次收購,騰訊一開始就釋放了最大的善意。騰訊總裁劉熾平和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親自飛往芬蘭與創始人團隊會談,從最終雙方宣布的合作公告中發現,騰訊幾乎完全延續了軟銀對Supercell的管理策略,既保留其獨立運營,也不會強行要求它IPO。
而騰訊的承諾是有信服力的。保持收購企業的獨立性,本身就是騰訊海外并購的一貫原則。看看英雄聯盟在被全資收購之后的發展就清楚了,拳頭公司依舊是LOL的實際掌舵人,騰訊的加入,無非就是幫助他們更好得完成了中國市場的溝通,也促成了LOL成為全球第一游戲品牌。
騰訊入主之后的Supercell,會誕生手機上的《英雄聯盟》嗎?這個答案,目前還沒人能夠回答。而對于帕納寧和他的創始團隊來說,有了騰訊的助力,他們離那個“萬一實現了呢”的夢想,毫無疑問又更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