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光環戰爭》疣豬號快攻之進攻與防守攻略介紹:其實為了對應高手控兵級的對手的疣豬號快攻,我自己也做過幾種起手式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研究出可以兼固進攻與防守的起手式。
《光環戰爭》疣豬號快攻之進攻與防守攻略介紹
其實為了對應高手控兵級的對手的疣豬號快攻,我自己也做過幾種起手式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研究出可以兼固進攻與防守的起手式。
目前測試過最OK的就是搭兵戰術。因為HALOWARS先天上的操控缺陷,"在強的控兵神手也只能一次控一種兵種!"
我們只需要稍微"充實"一下你的兵種,利用這個特點與AI路徑的缺陷,對手的控兵難度就會大大的增加。
而要如何辦到呢?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兵種了!
在聊到那個關鍵兵種前我們先來回顧幾種反疣豬號(載具)的利器!
步兵→獵人。
優勢:
獵人的雙燃料炮的威力想必大家都知道,疣豬號與你與面交鋒的下場通常就是變成滿天飛的碎片,此外升級護盾之后面對疣豬號的機槍防御力又大大的上升!
獵人致命缺點:燃料炮的飛彈拖戈速度太慢!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缺點在對上速度快的疣豬號時特別的明顯!先前碰過那種等級很高的UNSC高手級玩家玩疣豬號快攻,基本上都是很單純的初期海大量的疣豬號過來壓制你家。若碰到阻礙時就會轉成其它兵種來壓制。
但缺點是非常的好擋!只需要單純家中插根炮塔+1只先知就可以玩弄全場。 (若出了獵人他死的更快)
但我就碰過一個小日本高手,控兵控的極度精準!和他遭遇三場,只有第一場很辛苦的打下來,后兩場就無解!
他的控兵戰術是少量的疣豬號+大量的火焰兵!
乍看之下少量疣豬號的壓制力也許不夠,但若是對上針對星盟的英雄戰術的話,壓制力是強到不行!因為少量的疣豬號在操控上的難度較簡單,可以很靈活的調度而且幾乎不會有任何"卡到"的動作。
靠著疣豬號的高機動性,就算你出了獵人他照樣圍著你殺,只需要對著你的兵繞圈圈,你就會看到獵人與先知的燃料炮也許打了十幾發才中一發!
此時在適當的補上升級興奮劑與二階火焰的火焰兵過來追著你的英雄與獵人跑,說真的,這種戰術很難拆解!升級興奮劑的火焰兵跑的速度幾乎與先知一樣快,這種速度想當然如果你先知烙跑,獵人絕對是留著等死的。
有人會說干麻不出豺狼?很可惜的是,初期若是先出獵人與豺狼混搭的話,豺狼要有壓制力的那個"量"是出不來的!(因為火焰兵與疣豬號的生產地點不同,所以量可以同時一起做大)
若是沒有10只以上的豺狼來壓制,二階火焰兵+上興奮劑的速度你的豺狼大概只射個4、5槍火焰兵就沖到你面前燒光你全部的豺狼了!(更別提在旁邊殺兵的疣豬)
載具→大蝌蚪(亡魂號)。
優點:機槍打不痛+護盾優勢與一擊正中幾乎就能讓疣豬號半死不活的電漿炮。
缺點:對手只需要三只斯巴達就能干光你初期辛苦生出來的亡魂號…
載具的優缺點想必也不用我在多加贅言,碰上斯巴達你就是在免費送他坦克而己。而且以初期的經濟而言你是絕對沖不贏對手的。因為若是要同時生豺狼與亡魂號搭配,你的兵的數量會少到非常的可憐!可憐到連你的英雄都無法升級。
飛機→死棋,出了等于你提早認輸。
由此就看的出UNSC在面對星盟的英雄戰術上的克制打法。
說真的,真的是會被玩的很心酸!因為步兵單位會被疣豬與火焰兵夾擊,載具更不用說,只有剛登場的時候威,等到第二波進攻對手帶斯巴達時你的坦克也只能逃或被抓。 (更別提安德絲的精靈號對載具的優勢)
看到這里我相信大家也會開始覺得"靠!UNSC強成這樣那星盟怎么玩啊!"
的確!碰到高手級的玩家打這種克制戰術,星盟初期反而是要被壓著打的!
所以我也針對這種戰術研究過幾種起手式,目前最有效、威力也最強、能兼顧進攻與防守的起手配兵策略!搭配的兵種絕對是讓大家意想不到的!!!
好!就讓我賣個關子!先不說是什么兵種!我在解析一下星盟英雄主義戰術的優缺點。
的確,英雄就是單兵,很符合這種使用手把操作的RTS。控的好可以把一些新手、配兵與起手策略較不熟悉的玩家玩的死死的,玩到甚至會讓他們覺得這個游戲怎么可以這么不平衡!
但是單兵作戰的缺點,那就是容易被對手集火攻擊。大家都知道HALOWARS的單位(這里重點就是疣豬號),升級機槍之后在移動時也可以開火。而英雄也許強!但碰上對手有一定數量的疣豬號時,"停下來對打時"絕對也是先知獲勝這個不用說。但高手級的玩家是絕對不會把兵停下來讓你打的!
單兵作戰時也減少了對手控兵時的難度,因為他只需要專心的控他的兵就好,炮口自然而然的會對著你的先知的!就算你先知旁邊帶著2、3只反載具超強的獵人,他也只需要以你的單位為中心點以圓形來移動,數量約3~5只的疣豬號在燃料炮飛行到快接近隊伍尾端時,對手的疣豬號早就己經離開了燃料炮的飛行范圍內,也就是說剛剛射出去的都是空包彈!而且對手攻擊你的機槍子彈還是一點一滴的擊在你的單位身上!
想當然,當你的先知部隊陷在這種泥沼時,戰場主控權也就開始轉變到對手身上了。因為除非對手的距離夠近,不然以燃料炮的飛行速度是絕對無法擊中射程遠端的快速移動單位的!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