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文明太空是系列最新作品,也是文明游戲走向現代科幻的初始,這款游戲中玩家可以探索了解宇宙,下面是游戲圖文攻略分享。
在《文明:太空》中無論是城建還是貿易都是為了獲取資源服務,
而不同的資源又會轉變為生產力和殖民地的總體實力,用句專業的話說:這是一個經濟共生的循環系統。
(一)資源系統:
1. 資源總覽:
在游戲中我們總共可以發現三種類的資源:基礎資源,稀有資源和戰略資源,但實際上前兩種最后都會歸結于你的經濟總量體現。
a. 基礎資源:
食物、生產力、能源、文化值、科技值,這些維系殖民地生存的資源我們稱之為基礎資源。
b. 稀有資源:
在異星球上發現的一些可能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物質,在此地比較稀有,可以通過工人建設改良設施而轉化為基礎資源。
c. 戰略資源:
影響到玩家獨特性的資源,有些是高級單位的維持物,因此擁有它們可以極大的提升殖民地整體實力。
2. 基礎資源:
a. 食物:
食物顧名思義是用來維持殖民地日常消耗的基本生存資源。食物由市民在具有食物產出的資源格子上工作而得來。
游戲中食物收支的機制是,每個市民每回合會消耗2個食物基數,而剩下的食物就會加入到城市人口成長所需要的食物基數中去。
舉例來說一個人口為5的城市,它至少需要10的食物產出才能維持當前人口,
拋開所有食物成長的加成,意味著需要至少有5個市民在食物產出為2的格子上工作才行。
b. 生產力:
玩過文明前作的玩家都知道,生產力是一個文明實力的最佳體現。生產力越高,意味著該城市建設建筑和生產單位的速度越快。
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可以通過研究科技、發展社會優勢中的“工業”分支、改良地形等等。
c. 能源:
在異星世界,金錢毫無作用,真正有價值的是能源,能源的多少意味著殖民地是否富有余力來進行交易。
d. 文化值:
文化值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文化的增長不僅可以擴展殖民地城市的邊界,更可以解鎖強大的社會優勢。
e. 科技值:
科技值用于研發科技,科技不僅會帶來新單位新建筑新優勢,更是提升傾向性的首要辦法,
而科技所需的科技值基數愈來愈大,因此在中后期應集中力量提升殖民地總體的科技值。
3. 產出基礎資源的地形:
a. 簡介:
游戲中的地圖上有兩種機制,地形和地貌,地形不可更改,但地貌可以通過工人清除。
b. 產出食物的地形和地貌(產出量從低到高):
平原1,凍土1,海岸1,海洋1,草原2,森林1,泛濫平原2,湖泊2。
c. 產出生產力的地形和地貌 (產出量從低到高):
丘陵1,平原1,森林1。
d. 產出能源的地形和地貌 (產出量從低到高):
沙漠1,海岸1,河流1,湖泊1。
e. 城市選址策略:
從以上的數據分析來看,我們可以得知平原、海岸、草原都是性價比高的地形地貌。
因此殖民地選址時要看看周圍是不是有草原、平原、海岸這些地形,如果附近有湖泊和森林也不錯。
沙漠、凍土需要研究科技后才能發揮實力,而濕地與山脈、隕石坑、雪原、峽谷、浮冰則是需要盡量避免的地形。
4. 稀有資源:
a. 二氧化矽:
產出1科技,出現在丘陵、平原、沙漠、凍土上,可建設礦場進行改良。
b. 玄武巖:
產出1生產力,出現在草原、平原,沙漠、凍土、丘陵上,可建設采石場進行改良。
c. 黃金:
產出1文化,出現在草原、平原、沙漠、丘陵上,可建設礦場進行改良。
d. 銅:
產出1能量,出現在草原、平原、沙漠、凍土、雪原上,可建設礦場進行改良。
e. 纖維:
產出1生產力,出現在草原、平原、沙漠上,可建設莊園進行改良。
f. 水果:
產出1食物,出現在森林、草原、平原上,可建設莊園進行改良。
g. 真菌:
產出1食物,出現在任何地形,可建設莊園進行改良。
h. 幾丁質:
產出1食物,出現在森林、丘陵、草原、平原、沙漠上,可建設牧場進行改良。
i. 節肢彈性蛋白:
產出1生產力,出現在森林上,可建設牧場進行改良。
j. 塊根:
產出1食物,出現在森林、沙漠、凍土上,可建設莊園進行改良。
k. 海藻:
產出1食物,出現在海岸上,需要研究“行星調查”科技才能進行改良。
l. 珊瑚:
產出1文化,出現在海岸上,需要研究“行星調查”科技才能進行改良。
m. 選址策略:
從以上看出,殖民地城市選址周圍至少有1-2個產出食物的稀有資源比較適合發展,
同時再有1-2個產出生產力的稀有資源利于加快建造速度。
5. 戰略資源:
a. 火山輝晶:
出現于所有陸地地形,是“至高”傾向的殖民地的關鍵發展物,本身沒有任何產出加成,
但卻是幾種獨特的“至高”單位的維持物。開采火山輝晶需要研究科技“機器人學”。
b. 浮石:
出現于平原、沙漠、凍土、丘陵,是“純正”傾向的殖民地發展關鍵物,
本身無產出,但用于維持“純正”的特殊兵種。開采浮石需要研究科技“地球改造”。
c. 異種物質:
出現于濕地、草原、平原、丘陵,是“和諧”傾向殖民地發展的關鍵物,
沒有產出但可以維持“和諧”的基因改造兵種。開采異種物質需要研究科技“異族科學”。
d. 石油:
出現于濕地、沙漠、凍土、雪原、海岸,是生產高級軌道衛星的關鍵物,
無產出需要研究科技“化學”才顯示在地圖上,并且需要工人建設“油井”才能采出。
e. 鈦:
出現于草原、平原、沙漠、凍土、雪原、丘陵,是生產高級軌道衛星和后期機械單位的關鍵物,
無產出需要研究科技“工程學”才能顯示出來,并且需要工人修建“礦場”采集。
f. 地熱:
出現于草原、平原、凍土上,會產出2點能源,
需要研究“地質物理學”來探明所在地,并且需要工人建設“地熱井”來采集。
(二)經濟系統:
1. 經濟總覽:
游戲中的經濟主要是指基礎資源的創造和流通,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系統與渠道,
我們可以通過點擊游戲屏幕下方的“+”標識再點擊“經濟總覽”看查看目前殖民地的經濟狀況。
A. 每回合能源收支:
這里可以看到當前能源的總量,每回合能源的凈收入,
每回合能源的總收入以及總支出,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就是存進“國庫”可供支配到其他方面的凈收入。
B. 每回合能源總收入:
這里顯示每回合能源的總收入,能源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城市產出、外交和城市連接三種方式。
C. 每回合能源總支出:
這里顯示每回合能源的總支出,能源主要的支出用在單位和建筑物的維護費上,
以及地形改良設施和道路的維護費,外交也有可能會花費能源。
D. 城市經濟清單:
這里顯示了殖民地旗下所有城市的人口、基礎資源收益以及當前正在建造的建筑和單位。
2. 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意味著更多的可用能源,有多種方法,包括:
a. 城市建筑:
反應爐是最直接增加能源的建筑,更不用說還可以放入兩個市民成為專家各產出額外的2點能源。
b. 科技研發:
研究科技進一步提升建筑和改良設施的潛力。比如“有機物”的研究可以增加改良設施“發電機”+1能源產出。
c. 社會優勢:
社會優勢中的“工業”分支著力于增加殖民地的生產力和能源,例如“投資”可以讓玩家每回合獲得最多100的額外儲備能源。
d. 城市鏈接:
如果使用道路將首都和其他城市鏈接起來,每個其他己方城市的市民將提供1能源收益。
靠海的首都和其他靠海己方城市自動連接而不需要道路。
e. 探索行為:
派遣探險隊搜尋資源艙、考察遺跡,都有可能獲得大筆能源收益。
f. 侵略行為:
在侵略其他勢力的過程中掠奪改良設施會獲得能源,同時派遣單位攻占了異族巢穴也能獲得能源。
g. 貿易行為:
與己方其他城市或者其他殖民勢力建立貿易路線獲得能源。
3. 節省支出:
經濟增長的同時要開源節流,值得注意的支出部分有:
a. 城市建筑維護費:
每個城市建筑都至少有1能源的維護費,所以要有針對性的發展城市特色,不需要每個建筑都建上一個。
b. 單位維護費用:
首先每個單位無論強弱大小,維護費都是同樣的,
而每個單位維護費用會根據單位總量和存活時間的增加而增長。
c. 改良設施維護費:
每個建在地形上的改良設施都要花費能源維護,除非有科技或者決策支持它們免維護費,
因此不要再領地上胡亂建造改良設施,即便沒有市民在上面工作,維護費還是會照給的喲。
d. 交通維護費用:
每個格子中的交通設施都會收取維護費用,道路為1能源,磁浮軌道為2能源。
如果你達到了3級“至高”傾向性,則所有交通設施免維護費!
(三)貿易系統:
《文明:太空》簡化了文明系列的貿易系統,又加入了獨特的商路元素,變成了游戲中經濟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1. 貿易總覽:
點擊屏幕下方的“+”標示,再點選“商路總覽”來查看目前貿易的詳情。
A. 對外商路:列出了己方勢力主動與他方勢力建立的貿易商路,包括陸路和海路。
B. 可用路線: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貿易商路,在此可查看哪些商路最有利于目前己方殖民地的發展(要糧要錢還是要生產力?)
C. 對內商路:列出了他方勢力主動與己方勢力建立的貿易商路。
D. 商路起點:顯示了貿易商路的出發點。
E. 商路終點:顯示了貿易商路的目的地。
F. 商路類型:顯示了是否是陸路還是水路貿易。
G. 回合數:顯示了該商路還剩下的回合數,當回合數完畢后,玩家需要重新為商隊設置商路。請注意,在商路回合數未完的情況下無法主動更改商路。
H. 路線收益:顯示了該商路的各種資源收益,向左的箭頭表明商路起始點的收益,向右的箭頭表明了商路目的地的收益。
2. 商路概念:
游戲中的貿易主要依托于商路系統,這里向各位詳細說明一下與商路有關的種種概念。
a. 查看商路:
可在城市界面的基本信息處看到當前已用商路和可用商路的詳情,包括商路的起始地點和終點以及剩余回合。
b. 使用商路:
要使用貿易系統,首先需要研究“先驅”科技,然后在城內建設“貿易站”,
再建設“貿易衛隊”或者“貿易船隊”,在點選建好的商隊選擇商路的起始地點和終點。
c. 商路上限: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商路上限,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只要商路達到數量上限就無法與其他城市建立商路。
d. 商路種類:
有與駐守站交易的獨立商路,與己方其他城市交易的國內商路,以及與其他勢力城市交易的國外商路三種。
e. 交易效果:
當商路建立那一刻開始,商路就已經起效,下個回合就可以得到收益,而不需要等到地圖上的商隊“真正”的到達終點。
f. 商路中斷:
想要停止商路必須要等待當前商路回合結束,除非你與目標勢力爆發了戰爭,或者你的商隊被摧毀。
3. 商路策略:
a. 走水路還是走陸路?
一般來說水路貿易要比陸路貿易收益高至少2倍,
而且路上貿易會受到瘴氣和各種無法通過的地形阻礙。但水路容易受到目標城市商路上限的影響。
b. 需要護衛商隊嗎?
一般來說商隊不會被異族攻擊,除非本回合恰好落腳在某個異族身邊。
完成某項隨機出現的任務決策將可以選擇“異族忽略所有商隊”的特性。
c. 國內交易還是國際交易?
一般來說國內交易就是不同己方城市之間互換資源,
在某個殖民城市發展初期時讓首都向其運送食物、生產力等資源不錯;
但真正有價值的還是國際貿易,往往能夠為己方提供急需的資源(科技值、生產力、文化值),
而且很多對商路有加成的科技和社會優勢都只對國際商路有效。
d. 哪些手段可以增加商路總數:
首先選擇初始勢力為玻里史崔利亞,可以為首都永遠增加2條商路。
其次名為“自動滿足”的任務決策中也可以為有自動工廠的城市提供額外的一條商路。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