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好者交友
標簽: 影遇 興趣 官網:http://www.mmd178.cn/
《影遇安卓版app》是一款非常有趣的興趣交友平臺軟件,文藝青年們可以來這里,約男神女神看電影,還要掌握點電影方面的知識哦,這樣聊天就不會聊死,或許會碰到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呢,下面小編帶來影遇安卓版app下載地址。
影遇-因為電影遇見你
關于電影,關于約會,和心愛的Ta相約影院
社交功能:約心愛的男神/女神去電影院看電影
買電影票功能:在app上可以購買影院的電影票等
技術支持:杭州巴瓜潭科技有限公司
修改已知問題
人為什么喜歡看電影?
作者:東傾電影評論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79565/answer/1344752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1924年,建筑師克拉考爾轉行進入《法蘭克福報》,負責剛剛成立的電影評論部。
接觸電影的同時,學習社會學和現代文化理論,并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從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國電影心理史》中,通過電影研究分析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德國納粹上臺這一段時間的德國民族心態。
他認為電影作為典型的通俗藝術,事實上映射了一個民族的無意識和幻想,特定的民族心態決定了某些影片的流行。
而20年代到30年代的德國電影反復出現的視覺和敘事主題,暴露了德國人對混亂的恐懼和對秩序的向往,這導致了他們心甘情愿地服從強權政府的統治。
由此引出了克拉考爾電影理論的核心觀點:電影喻示現實,電影成為現實,電影是物質現實的復原。
“復原”一詞在基督教中指的是個人得到拯救的方式,即一個人以一種新的,脫胎換骨的方式在宗教上找到自我的過程。
在克拉考爾看來,電影作為一種媒介物可以彌合異化了的主體與物質環境之間的裂痕,其寫實主義美學就是指向這個神學的標識,即克服和超越異化。
電影在克拉考爾這里獲得了某種宗教救贖的意味,這種救贖是因為其物質化現實的復制性而得以實現的。
在克拉考爾看來,實驗電影的傾向源于現代社會的“異化”,是現代西方人精神扭曲的異化態度在電影上的反應。而救贖的方式是利用電影復制現實的特質,重新建立人與現實的關系。
回到中國,徐皓峰和賈樟柯的電影創作類型不一樣,卻都是克拉考爾的延續。
徐皓峰的三部作品《倭寇的蹤跡》《師父》《箭士柳白猿》,重建了武俠這一類型片的母題,即傳統在現代化中的窘境。柳白猿藏弓,陳識北上留拳,梁痕錄想讓戚繼光改制的倭刀萬古流傳。傳統委曲求全,以求茍且,契合中國人的禮崩樂壞的心理恐懼,電影化解了恐懼成了安慰。
賈樟柯的《小武》《站臺》《三峽好人》也是這樣,他把他們那代青年的失落感拍了出來,這種失落感過了18八年依舊游蕩在汾陽這座小縣城中。高中時,初中相識的同學已有進入社會工作的,在山里挖土方,一個月見不到幾個人。說此話時,他的表情怪異的很,以致我至今不能忘,由此方知賈樟柯的偉大,他抓住了生活,而那是我所經歷的一切。
所以看賈樟柯的電影,對于久離鄉土的人而言是一種救贖,因為透過真實的影像,雙腳又重新踩到了地上,人便不是飄著的了。
因此我在《你的名字》的影評里說二者是共同的,新海誠也在通過對傳統的探尋來緩解當代日本人的焦慮。
愈發喜歡電影,難怪列寧說:“在所有藝術中電影對我們是最重要的。”電影有遠超文學的優越性,這是影像表達的魅力。但怎么說呢?人們對優秀文學的摒棄與對藝術片的隔絕,并無不同。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