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統治者2(Star Ruler 2)》是由Blind Mind Studios制作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游戲,是《星際統治者》的續作。玩家在游戲中將扮演一名臨危授命的艦隊指揮官,你需要率領艦隊開始星際殖民擴張,收集資源,消滅敵人。
【游戲介紹】
許多喜歡即時戰略與策略類游戲的玩家比較鐘情于太空4X游戲,確實這類游戲標志性的特點探索(eXlore)、擴張(eXpand)、開發(eXploit)和消滅(eXterminate)足以讓很多玩家沉溺其中,今天小編就為玩家帶來了太空4X游戲大作——《星際統治者2》,該作品是《星際統治者》最新續作。在這款新作中玩家將扮演一個臨危受命的艦隊指揮官,你將率領艦隊探索幾十上百,甚至上千個星球,選擇行星殖民并嘗試進行擴張,利用你找到的資源,提升行星等級,消滅一切阻擋你的敵人。帝國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可以用經濟、軍事來干預星系的政治走向。
【游戲配置】
最低配置:
操作系統: Windows Vista
處理器: SSE2 Capable processor
內存: 1 GB RAM
圖形: AMD or Nvidia Graphics card w/ 512MB RAM, OpenGL 2.1 Support
網絡: 寬帶互聯網連接
存儲空間: 需要 600 MB 可用空間
附注事項: Broadband required for internet play.
推薦配置:
操作系統: Windows 7 64-bit
處理器: Intel Core i7 or AMD Phenom II
內存: 2 GB RAM
圖形: NVIDIA GTX 460 w/ 1GB RAM
網絡: 寬帶互聯網連接
存儲空間: 需要 600 MB 可用空間
【游戲特色】
獨特的外交:
與以往4X游戲相比,《星際統治者2》的外交非常有創意,是以卡牌的形式來進行。游戲中系統會每隔固定一段時間隨機出現一套卡牌,玩家或者AI根據自己的需要用帝國生產的“影響力”來購買所需的卡片。卡片的類型非常多樣, 有偵查,賄賂,經濟刺激,制裁等等,甚至還有非常強力的能夠直接吞并一個星系和一個星球的牌!玩家在購來所需的牌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使用這張牌,如果是偵查/吞并這些侵略性的牌的話,就會進入投票階段,所有的AI/玩家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使用”交涉“卡來投票。這種獨特的卡牌系統讓外交博弈變得相當有對抗性和樂趣,同時由于玩家/AI購買卡牌所要用到的“影響力”是星球生產出來的,又不會造成博弈系統的對于隨機,外交變成了國與國之間實力,戰略規劃和一點點運氣的比拼。
細致又不失直觀的內政:
4X游戲的另一重頭戲就是殖民擴張了,《星際統治者2》的這部分做得也很有創意。很顯然該作借鑒了一點《模擬城市》的思考回路, 每個星球都有一種獨有的資源,然后要使一個星球發展繁榮必需要進口數種甚至是數十種資源。在中后期,一座4級大都市必須要密密麻麻連接著接近30多個星球的供給線路。這樣的設計很好的解決了太空4X 游戲里”千球一律”的毛病,大部分的4X游戲你只管拼命殖民就行了,然后一邊殖民一邊把軍隊擺到邊緣星球來維持自己的帝國!缎请H統治者2》這種星球間的供給系統讓各種星球在戰略上有了差別,同時交戰的時候CUT掉對方的關鍵行星變得有可能,也可以說是一大開創性的想法。
自由的配船設計:
《星際統治者》的配船有人罵有人捧,《星際統治者2》也一樣…… 與一代相比《星際統治者2》的船體有了固定的外形,你再也不能隨意放置各種部件了,比如武器必須放邊緣,反應堆必須放中間什么的……
游戲的體積比較小,所以華麗的聲光特效什么的還是不要指望了……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作的戰斗效果還是很贊的。中后期的沖突往往是規模上千的艦隊對轟,激光導彈粒子炮互扔,打起來相當熱鬧~~
有新意但微微有點跑偏的科技系統
《星際統治者2》的科技系統也是繼承了“創新+ 簡約”的理念,一共分為冶金,軍事,理論,人文,熱力學5大科技方向。每次玩家都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方向投入科研點,與文明5的文化系統一樣,在某一方向的科研等級提高后其他所有方向升級所需的科研點數量要求也相應增加,逼迫玩家在科技選擇方面有所舍棄。除了這個中規中矩的設計以外,每4次升級系統還會給你隨機的INSIGHT(金點子?),你可以用這些INSIGHT解鎖某些特定的內容,不同方向的內容所要求的INSIGHT也會不一樣,也算是小小的創新吧,更加深化了科技的變量。
【操作方式】
1、鼠標滑動到界面一側,可以移動可視位置。
2、滾動鼠標中間鍵可以可以縮放視角。
3、按住鼠標右鍵后滑動鼠標可以調整視角。
4、玩家可以使用屏幕左上角的時間控制器來減慢或加速時間的流逝。
5、左鍵單擊旗艦可以選中整支艦隊,右鍵點擊任意位置可以讓該艦隊向該地點移動。
6、當選中整支艦隊的情況下按快捷鍵F可以使用超光速躍遷能力,注意該躍遷距離受到躍遷能的限制。
【裝備介紹】
武器篇
激光大炮:擁有摧毀恒星的強大火力,但是冷卻長。
轟炸機:加載了物質發生器和護盾。
行星篇
星體:其巨大的質量帶來超強的引力以及磁力,若將艦船或星球停在其軌道上很有可能會被無情的扔出星系。
環形世界:能造更多的行星炮和更大的護盾,其造艦的數度很快。
基座:在失去恒星后行星就會繞著它轉,一座基座就可以守住一個星系讓海盜不能封鎖星系,給予行星更多的時間造艦,強大的防御要塞。
船艦篇
強行登陸艦:能一邊戰斗一邊強行登陸。
弩級戰艦:新型弩級戰艦擁有更強大的防御和火力。
強力艦:弩級戰艦的升級版。
戰列艦:其恐怖的火力傾斜簡直就是戰場利器。
殖民艦:擁有防御火力的殖民艦能從海盜手里輕易逃脫甚至將其擊毀
卡牌系統
1、游戲中系統會每隔固定一段時間隨機出現一套卡牌。
2、玩家或者AI根據自己的需要用帝國生產的“影響力”來購買所需的卡片。
3、卡片的類型非常多樣, 有偵查,賄賂,經濟刺激,制裁等等。
4、如果是偵查/吞并這些侵略性的牌的話,就會進入投票階段,所有的AI/玩家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使用”交涉“卡來投票。
【游戲評測】
《星際統治者2》作為《星際統治者》的續作,本作雖然和一代有很大區別,但是還是延續了一代的很多優秀理念,依舊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太空4X游戲。游戲并不是依靠華麗的畫面效果來贏得玩家青睞,而憑借游戲本身的游戲性來吸引玩家。
以下碎碎念
對于這游戲的模式和理念,我有很多想寫的,因為實在是太令人興奮了:
1、即時戰略。和很多傳統的4X游戲不同,游戲從一代開始就采用即時戰略的戰斗方式,而非回合制,所以游戲節奏也大幅度加快,戰斗也變得很有觀賞性?赡軙屓苏`解這是即時戰略游戲,但戰斗只是游戲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強調策略層面,所以嚴格意義上它是屬于4X游戲。
2、改良的經濟模式。二代的一大進化是其經濟發展的模式,以三分鐘為一個周期,每一個周期根據帝國的經濟狀況算出可使用的預算(總收入-總維護費),當前預算周期的剩余資金會自動投入福利,比如科研補助或者產出帝國影響力;也可以向下個預算周期預支費用,但是需要還貸。所以就不會像一代或者其他4X游戲一樣可以囤積大量的資金,而是不會讓閑散資金出現,有點接近現實里企業的運轉模式。不過沒有國庫儲存有時候也會很頭疼,期待進一步改進。
3、獨特的行星管理和資源供應模式。本作的一大理念變化就是行星和資源。行星分0-4五個等級,需要從別的行星輸入各種資源并且擁有足夠多的人口才能升級。而資源大致分四種:0級行星就可出口的食物和水資源、需要1級行星才能出口的一級資源、需要2級行星才能出口的二級資源,以及一些特殊用途的資源。如果要將一個行星升到等級4,往往需要周邊好幾個星區的行星出口的資源一起來維持。當資源輸入到一個行星的時候,會對該行星的造成相應的負荷,行星會自動建造對應的設施或是城市來分擔這種負荷,這個過程完全是自動的,當然也可以手動干預。有時候玩起來會覺得像是在玩解謎游戲,不過這樣的模式還是很科學的。而游戲也提供了比較方便的方法來管理這些資源的輸入輸出關系,要建立一個產能很高的帝國還是需要下一番大工夫的。
4、管理高度自動化。前面有提到,行星會自動建造設施來分擔資源造成的負荷,這樣就可以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策略層面,更多地思考怎么對其輸入資源。其他可以自動完成的有對整個星區殖民、自動尋找可以輸入的資源讓行星升級、自動建造防御艦船、自動補充艦隊損失的支援艦等。這些自動完成的東西可以省去很多麻煩的步驟,在有特殊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手動干預,相當方便。
5、優秀的艦船設計。艦船設計一直是太空4X最讓人熱衷的部分之一,當年太空帝國系列的艦船設計模式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而SR1的圓形設計則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這一代有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原形的外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框都沒有了!以六邊形為一個基本單位,每一艘艦船的結構可以隨意設計,一艘船的六邊形數量是有限的,每一個組件所占用的六邊形數量則決定了它的性能。而結構決定了生存率,將裝甲置于外層可以優先承受攻擊,但是這不代表武器和引擎就可以安然藏在內部,因為大部分的武器和引擎都需要將核心置于船體的最外側。但是可自由設計的只有結構,艦船實際的外形會根據設計圖的樣子自動選擇模型,或者手動選擇。而目前模型的數量非常少,期待官方和mod作者們的更新。
6、大規模艦隊戰。印象中一代就有旗艦的概念,而二代更是讓旗艦有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旗艦可使用的組件和一般艦船是不一樣的,只有旗艦上才能安裝支援艦的指揮模塊,根據指揮力的不同,設計出來的旗艦可攜帶的支援艦數量也不同。而當指揮模塊被完全破壞或者旗艦被擊沉的時候,支援艦也失去了移動能力,只能眼睜睜被敵人擊沉,所以哪怕是犧牲所有的支援艦,也一定要保護好旗艦!每一艘旗艦和其支援艦就是一個艦隊,這一代游戲的畫面提升不少,所以哪怕只是兩個中等規模的艦隊交戰,都可以產生一大片彈幕和激光,效果超贊!
7、卡牌式的外交模式。卡牌主要分為提案、支持/反對,以及一些經濟或間諜行為。每一個玩家用帝國產出的影響力搶購卡牌,然后將提案提交給星際議會,所有玩家再使用手中所擁有的卡牌對這個提案進行支持或反對。這個模式讓我一開始有點不習慣,不過后來似乎明白了,大概制作組的意思是,卡牌代表著談判,數量和效力則由帝國的影響力決定,所以影響力大的帝國就必然在議會中占據優勢。嗯,很有意思的設定,我也說不準現在AI究竟是如何,有時候它們在對自己有利的提案上毫不吝嗇手中的卡牌……
8、便捷的mod制作。游戲內置了mod制作工具,而且比較傻瓜式,制作完的mod也可以上傳到steam的創意工坊。于是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自己想做的東西,比如電磁炮愛好者就可以自己制作大量不同用途的電磁炮……對每個武器要添加相應的背景設定,這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