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E3展目前已經成為每年最受關注的游戲展會之一,諸多游戲巨頭都習慣在這個展會上公布了一些新作細節,該展會幾乎是每年新作井噴的一個大事件!那么關于E3展的過去你知道多少呢,本期小編就為玩家們介紹歷年E3游戲展最成功游戲!
E3展目前已經成為每年最受關注的游戲展會之一,諸多游戲巨頭都習慣在這個展會上公布了一些新作細節,該展會幾乎是每年新作井噴的一個大事件!那么關于E3展的過去你知道多少呢,本期小編就為玩家們介紹歷年E3游戲展最成功游戲!
從1995年到2013年,每屆E3游戲展上都有大量的游戲作品亮相,也許是一閃而過,也許是全面展示,而不管因為什么原因,能夠在那一年的E3上留下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一筆,本身就代表了認同和成功。
下面為大家盤點的這些名字也正是在歷年E3上最搶眼的游戲新作,許多已經是經典甚至開啟了自己的時代,不知道在即將開幕的2014年E3游戲展上又會有哪些名字成為其中的一員?
1995年:《山脊賽車》(其他作品:《鐵拳》、《VR戰士》、《超時空之輪》)
1995年的首屆E3,任天堂尚且還沒有公布N64的廬山真面目,僅僅展出了另一款新主機Virtual Boy,游戲方面也依然以SFC游戲為主,盡管《超級大金剛2》、《超時空之輪》等作品依然廣受好評,但玩家更多的目光還是被索尼PS的游戲陣容所吸引。
Namco的兩款游戲《鐵拳》和《山脊賽車》憑借當時堪稱出色的3D畫面贏得了絕大多數參觀者的贊嘆之聲,尤其后者,作為PS的首發游戲之一更 是受到歐美玩家的追捧,索尼趁熱打鐵也宣布了PS在美國的上市時間和價格,而通過PS的3D機能也讓人意識到,游戲的又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
相比之下,世嘉的SS在這方面就遜色不少,原本是招牌的《VR戰士》在移植后畫面實際運行效果無法與PS相比,世嘉在那一年所展出的游戲中最受關注的并非3D游戲,而是使用精美2D畫面和大量動畫的《露娜2》。
[page]1996年[/page]
1996年:《超級馬里奧64》(其他作品:《妖精戰士》、《古墓麗影》、《古惑狼》)
1996年的E3開幕之時,游戲主機市場已經成為索尼世嘉任天堂的三分天下,雅達利3D0等過去的名字早已紛紛被時代所淘汰,而游戲陣容卻只有 比過往更加豪華:任天堂正式公開N64,以馬里奧為首的一批招牌作在3D畫面迎來了全新的進化;世嘉試圖挽回SS的不利局面,降價之余大量移植自己拿手的 街機作品;而索尼則是要在PS打下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擴大影響力,推出了《幻想水滸傳》、《魂之利刃》、《妖精戰士》等一批新作。
事實上,本屆E3上有不少后來成為一代經典,甚至開創一個時代的作品亮相,比如《生化危機》、《古墓麗影》以及索尼PS時期的王牌吉祥物《古惑 狼》,不過在當時它們多半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而縱觀全場,當時最受關注的游戲還是提供了試玩的《超級馬里奧64》,作為早期3D游戲的一個重要標桿, 也是對于任天堂和馬里奧一直以來的信任,多數玩家依然相信它們會在接下來正式發售后創造歷史,而從結果來說這款游戲本身也確實一直獲得了極高的贊譽。
1997年:《古墓麗影2》(其他作品:《最終幻想7》、《合金裝備》、《生化危機2》)
1997年的E3因為移師亞特蘭大,規模有所縮減,而這一年的E3最大特色就是PC游戲的全面逆襲,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取得了優勢,Voodoo顯卡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PC游戲也有可能迎來新的進化,同樣走進3D時代,而《雷神之錘》、《輻射》等名字更是讓PC游戲開始有著自己專 屬的影響力。
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1997年E3上最出風頭的幾款游戲多來自第三方:宣告FF系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的《最終幻想7》,冰山一角就 讓人感到不凡的《合金裝備》,以及在初代意外獲得好評后,額外受到關注的《生化危機2》,只是當時大家顯然無法想像在E3上展出的這個版本后來會被徹底砍 掉重練,成為幻之名作“生化危機1.5”。
不過本次E3上最出風頭和獲得認可的游戲最終應該算是《古墓麗影2》,在前作大獲成功,而且捧紅了勞拉這一角色后,Eidos抓住時機宣布了續 作,還為勞拉挑選了一位真人模特擔當代言人,印英混血兒Rhona Mitra 謀殺了大批記者的無數膠卷,勞拉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會展最佳展臺模特和最佳主角。
1998年:《合金裝備》(其他作品:《塞爾達傳說:時之笛》、《寄生前夜》、《半條命》)
1998年(更準確地說是在97年E3展結束后)首次出現了E3最重要的評選獎項之一,游戲批評家大獎(Game Critics Awards),針對E3上亮相的游戲由多家權威游戲媒體的主編擔當評委選出不同領域的最佳,雖然結果未必就能吻合玩家觀感和市場數據,但也算是一個側面 參考。
98年的E3被稱為3D時代的來臨,從當屆會場的標記3D化開始,大量已經成熟的3D游戲徹底吸引了全場目光,非3D游戲幾乎沒有立足之地,PC游戲中《古墓麗影3》、《三角洲》以及后來獲得最佳PC游戲的《半條命》都在證明這點。
而主機游戲同樣包括有《塞爾達傳說:時之笛》、《寄生前夜》、《異度裝甲》、《寂靜嶺》等一批震撼之作,不過在前一年之后,正式亮相的MGS, 《合金裝備》還是最受矚目的名字。在當時來看超乎想象的3D動作和過場畫面全部是由即時演算生成,這一點就足夠玩家驚嘆不已了,更不用說游戲的潛入系統在 3D時代才迎來了真正的價值體現,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玩法,《合金裝備》也獲得了首次批評家大獎選出的E3最佳主機游戲。
1999年:《莎木》(其他作品:《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尼卡》、《完美黑暗》、《黑與白》)
1999年的E3隱約又有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趨勢,幾大廠商紛紛提前預告自己新主機的存在,索尼的PS2,任天堂的“海豚”(后來的NGC),連微軟都頗有些意外地宣布Xbox計劃首次插足主機市場,不過率先作出行動的還是全力做最后一搏的世嘉。
當年的E3展上,世嘉宣布新主機DC美版于99年9月9日發售,游戲陣容也是空前絕后最豪華的一次,除了原創大作《索尼克大冒險》外,還有《世 嘉拉力2》《VR戰士3》《死亡之屋2》等完美移植的街機大作,《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尼卡》,《魂之利刃》等第三方作品同樣驚艷,不過公認最精彩的部分還 是號稱全新游戲概念的《莎木》的亮相,對比后來沙盒游戲的盛世,更讓人感嘆這款游戲或許生錯了時代提前到來。
而由游戲批評家大獎所選出的最佳主機游戲則是任天堂N64時期的名作《完美黑暗》、PC游戲則是EA出品,牛娃工作室創始人Peter Molyneux的新作《黑與白》。
2000年:《合金裝備2》(其他作品:《鬼武者》、《最終幻想9》、《街頭噴射小子》)
2000年E3的主題為“超越想象”,而在PS2已經正式發售的情況下,索尼表現出了席卷天下的氣勢,要以強大的游戲陣容掃平一切阻擋在它前面 的對手。《鬼武者》、《保鏢》、《黑云》等一批PS2新作蓄勢待發,PS的游戲陣容更是余威不減,《最終幻想9》、《勇者斗惡龍VII》、《恐龍危機 2》、《寄生前夜2》等一批系列作品都赫然在列。
不過在當年的現場,沒有一款游戲能和《合金裝備2》引爆的氣氛相比,和初代用即時演算的畫面震驚全場那時一樣,只是這次在PS2上的效果更加驚 人,證明了游戲完全可以不輸給電影,以大片的方式來呈現藝術,長達10分鐘的MGS2預告片搭配氣勢磅礴的音樂贏得一片喝彩,同時也是展示PS2機能的最 佳游戲。
比較之下,其他幾家廠商都沒有太多新動向,世嘉DC上的《街頭噴射小子》有些意外的獲得游戲批評家大獎最佳主機游戲,《黑與白》則蟬聯PC部門。
2001年:《GT賽車3》(其他作品:《最終幻想10》、《寂靜嶺2》、《生化危機0》)
2001年的E3上微軟正式宣布Xbox將于11月8日發售,取代世嘉成為新的主機三巨頭,與此同時任天堂不甘示弱的表示NGC將于三天前首 發,兩家對打擂臺的結果就是各自公布了一批新游戲,任天堂自然還是旗下一批馬里奧為首的老品牌,移師NGC的《生化危機0》也格外引人注目,微軟則是接收 了大量的世嘉資源,同時不少第三方表示有意加入并推出獨占作。
不過這一年整體的贏家依然是索尼和PS2,在北美發售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E3展時已經賣出了300多萬臺,全球銷量更是突破了1000萬 臺,索尼也開始更加注重所謂的大作,《合金裝備2》繼續大出風頭,而具有強烈真實感的《寂靜嶺2》、究極華麗的《最終幻想10》、以及由《GT賽車 2000》進化而來,號稱史上最真實賽車游戲的《GT賽車3》等都讓人們見識到PS2游戲所應該具備的水準,《GT賽車3》更是在后來成為PS2第一個千 萬銷量的游戲。
2001年游戲批評家大獎將最佳主機游戲留給了《合金裝備2》,PC部門則是《無冬之夜》表現出眾,之后連續三年獲得最佳RPG游戲。
2002年:《塞爾達傳說:風之杖》(其他作品:《忍者龍劍傳》、《虛幻競技場》、《毀滅戰士3》)
2002年E3開幕前,索尼就自豪地宣稱主機大戰已經分出勝負,PS2是最大贏家,從實際結果來說也絕不夸張,本次E3上PS2的游戲陣容同樣包羅萬象,而且后來PS2銷量最高的兩款游戲,GTA系列也在此時崛起并宣布兩年內由索尼獨占。
不過在E3期間,微軟和任天堂的表現都不遜色,一方面微軟打著長遠之計,并不急于在這一代就取得天下而是站穩腳跟,憑借家底慢慢攀升,微軟在本 屆E3上的重點是Xbox的網絡服務“Xbox Live”,另外《忍者龍劍傳》等更多Xbox游戲的出現也意味著Xbox在發揮自己的優勢努力吸引那些同一喜好的玩家。
而游戲批評家大獎最終把當年E3的最佳游戲留給了任天堂NGC上的《塞爾達傳說:風之杖》,這款Fami通滿分作品也不負盛名,稱得上系列巔峰之作。而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毀滅戰士3》則異軍突起,獲得了PC部門的多個獎項,同時也為這一類型帶來更多的影響。
2003年:《光環2》(其他作品:《合金裝備3》、《GT賽車4》、《半條命2》)
2003年的E3演變為兩巨頭索尼和微軟的對決,任天堂顯得光芒暗淡,新上任的社長巖田聰未能挽回NGC的頹勢。而游戲方面PS2繼續大作不斷,《合金裝備3:食蛇者》和《GT賽車4》兩大巨頭的亮相讓現場一片掌聲,對PS2的未來更是信心十足。
盡管初代Xbox或許無法和PS2相比,但當屆E3上微軟的表現卻并不遜色,游戲方面壓軸戲的《光環2》最終成為最大贏家,長達8分鐘的實際游 戲演示錄像充分顯示了這款巨作的魅力,在《毀滅戰士3》宣布移植Xbox后又有一款頂級的FPS大作吸引玩家,《光環2》也獲得了游戲批評家大獎最佳主機 游戲并在下一年蟬聯——這也是98年以來的唯一一次。而獲得最佳PC游戲的同樣是一款經典FPS系列的最新續作《半條命2》。
2004年:《魔獸世界》(其他作品:《最終幻想12》、《殺戮地帶》、《戰神》)
2004年的E3被譽為兩大掌機的對決,索尼的PSP大戰任天堂的NDS,雖然從結果來說,PSP沒有展出實際試玩,讓NDS大出風頭,成了任天堂放出來的又一個怪物,取代了Game Boy登上了新的王座,讓任天堂帝國至少再延續了五年。
不過至少在當年的E3上,掌機的游戲陣容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大家關注的還是那些主機大作,索尼方面PS2上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FF正傳《最 終幻想12》亮相,《殺戮地帶》、《戰神》等后來的新一批品牌也陸續放出,當時的PS2依舊處于巔峰期,微軟則在默默準備下一代Xbox蓄勢待發。
而PC游戲方面網絡游戲則開始受到重視,盡管當時北美地區市場仍然微不足道,注冊用戶不過200萬人,但《魔獸世界》為首的一批網游已經開始進化試圖開拓這個市場,而育碧的湯姆克蘭西系列之一的《細胞分裂3》最終獲得了最佳PC游戲。
2005年:《孢子》(其他作品:《合金裝備4》、《生化危機4》、《塞爾達傳說:黃昏公主》)
2005年的E3再度迎來了又一輪的主機大戰,微軟先行一步表示Xbox360將會在年底推出,而索尼則以近似爆炸式的宣傳攻勢向大家展示PS3的強大性能,相對低調的任天堂則只公布下一代主機代號為“革命”而沒有太多實際內容。
而游戲方面則有些百花齊放,大作如《合金裝備4》、《生化危機4》以及《塞爾達傳說:黃昏公主》自然都是少不了的,后者更是獲得游戲批評家大獎 最佳主機游戲,但整體來說這屆E3上最搶眼的一款游戲應該是模擬人生系列開發者,威爾萊特的新作《孢子》,玩家將會從單細胞生物開始,經歷各個時代,逐漸 培養出整個星際文明,憑借這個創意和表現這款游戲在當屆以及下屆E3上都接連獲獎,蟬聯最佳獨立游戲和最佳PC游戲多個獎項。
2006年:《Wii Sports》(其他作品:《戰爭機器》、《生化奇兵》、《刺客信條》)
2006年的E3上,任天堂和Wii做出了或許E3史上最搶眼的一次登場,現場任天堂的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試玩的排隊時間創紀錄地超過四個小 時,至今依然未曾被打破,《Wii Sports》、《馬里奧銀河》等一批量身定做的游戲通過體感這個全新的互動方式,以全新面貌展現給了人們一個不同于以往的游戲世界。與之相對的是索尼在 本次E3上也提供了許多PS3初期游戲的體驗,包括《天劍》和《戰鷹》,希望能用高清視聽體驗吸引觀眾的視線,但最后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Wii的另類手柄 搶走大部分光芒。
相比之下,微軟倒是憑借早發售一年的巨大優勢,已經開始不慌不忙地公開Xbox360上的成熟游戲作品,《生化奇兵》、《質量效應》、《刺客信條》等眾多優秀的第三方大作令人大開眼界。而微軟自家的《戰爭機器》更是獲得游戲批評家大獎最佳主機游戲。
2007年:《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其他作品:《質量效應》、《孤島危機》、《小小大星球》)
2007年的E3由于以索尼為首的一大批廠商向主辦方逼宮,最終導致展出規模大幅縮減,許多廠商的發布會都是在附近的賓館中召開,僅有33家公 司參加了這一屆E3,是歷史上最少的一屆,游戲方面自然也是乏味可陳,幾乎主要都是靠微軟和Xbox360來捧場,《質量效應》、《孤島危機》以及《小小 大星球》等游戲獲得了缺乏競爭者的各類獎項。
不過或許額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年的E3也是《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正式亮相的一次,從此這個系列開始進化成新的巨頭,可以說讓游戲發生本質變化也不為過。
2008年:《最終幻想13》(其他作品:《生化危機5》、《輻射3》、《鏡之邊緣》)
2008年E3受前一年動蕩影響,雖然參展廠商數比起上一屆略有恢復,但門可羅雀的場面卻沒有絲毫的改變。這一年的觀眾人數據估計只有不到5,000人,是E3創辦以來最低的一屆。
而這一年的焦點游戲自然就是《最終幻想13》,雖然不是因為游戲本身,而是SE社長和田洋一經典的“拍肩”一幕,宣布《最終幻想13》不再PS3獨占登陸Xbox360,全場頓時一片嘩然,也從此創造了一個經典術語,游戲本身如何,反而不是重點了……
扣除這點不說,當年E3的游戲陣容還算不差,《生化危機5》、《輻射3》、《古墓麗影8》、《鏡之邊緣》等作品裝點了門面,《輻射3》也獲得了多項評選最佳。
2009年:《神秘海域2》(其他作品:《戰神3》、《GT5》、《最終幻想XIV》)
2009年的E3重新回歸誕生地洛杉磯會展中心,展出規模和觀眾人數也都有了明顯回升。任天堂打出了回歸老玩家的期號,強調作為傳統游戲大廠自 己并未忘記核心消費者的價值,索尼在本屆E3上不負眾望地公布了一批大作,包括令人耳目一新的《神秘海域2》和作為新招牌的《戰神3》,以及PS3時代的 《GT5》。
而另一點令人感到意外的消息是SE宣布FF14再度成為網絡游戲,《最終幻想14》初期會登陸PS3,雖然那個時候大家還無法知道這款游戲一樣會一波三折,幾乎成為SE的又一個滑鐵盧,而《神秘海域2》最終憑借出色的表現贏得游戲批評家大獎最佳主機游戲和最佳演出秀。
2010年:《狂怒》(其他作品:《殺戮地帶3》、《戰爭機器3》、《傳送門2》)
2010年的E3開始恢復了以往的規模,不過此時日系廠商已經呈現出下滑頹勢,各方面已經無法和歐美一線大作抗衡。任天堂公布了新一代掌機 3DS,也表示Wii上會繼續有期待的招牌作品如賽爾達等。微軟則是公開了新一代的體感硬件Kinect,希望能帶給玩家互動界面的革命。
本屆E3上的游戲陣容處于一個穩定的局面,《殺戮地帶3》、《孤島危機2》、《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戰爭機器3》、《神鬼寓言3》等一批 續作都有亮相,不過最終奪得最佳主機游戲的卻是另一匹黑馬《狂怒》(Rage),其超級震撼的畫面特質后來對PC硬件的需求遠遠高于很多電腦配置,它也被 稱為新一代“硬件殺手”,而另一方面PC玩家心中的神作《傳送門2》則在這屆E3上獲得PC部門大獎。
2011年:《生化奇兵:無限》(其他作品:《光環4》、《戰地3》、《使命召喚8》)
2011年的E3上有兩臺全新的主機在本屆展會上首次亮相,分別是任天堂的WiiU和索尼的PS Vita。但雖然有新硬件公布,但游戲方面卻少有亮點,不僅僅是各家的看家大作都沒有亮相,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使命召喚和戰地也極盡雷同。另外一個顯著的變 化是日系大廠的全面潰退,這一點從三大硬件廠各自的發布會上就能看出,除了最早著手向歐美市場拓展的卡普空以外,三家的發布會上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日系第三 方廠商的作品亮相。
而當年的游戲批評家大獎最佳主機游戲和PC游戲最終分別由《上古卷軸5》和《生化奇兵:無限》獲得,相比《光環4》、《戰地3》、《使命召喚8》這些游戲來說這兩款作品展現出的想法才是最受評論者器重和玩家關注的。
2012年:《看門狗》(其他作品:《美國末日》、《超凡雙生》、《刺客信條3》)
2012年的E3作為新一輪主機大戰的預熱,被很多人認為是相當乏味可陳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次世代主機還沒有公開,現役主機卻已經臨近生命周期末尾,不過在游戲方面,一批作品的出色表現還是挽回了不少亮點。
這當中最搶眼的莫過于育碧打造的全新大作《看門狗》放出的宣傳片,這款以高科技網絡犯罪加火爆動作場面為賣點的游戲,兼具GTA式的龐大開放世界和駭客帝國式的獨特世界觀設定,一經展出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視線,也讓大家在之后兩年多的時間里一直期待。
而另一款大出風頭的游戲則是頑皮狗的新作《美國末日》,它最終獲得游戲批評家大獎最佳主機游戲在內的多個獎項,從后來的實際表現來看也不負所望,另外《超凡雙生》、《刺客信條3》等作品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贊頌。
2013年:《泰坦隕落》(其他作品:《殺戮地帶:暗影墜落》、《合金裝備5》、《使命召喚10》)
2013年的E3上PS4和Xbox One合力開啟了次世代主機的又一輪大戰,兩家爭先恐后的宣傳自己,從事先造勢到現場公布,當中的確不乏話題,我們也得知有大量作品都可能會先后推出。
不過和每次新主機亮相相仿,通常第一年宣傳的重點是主機硬件,第二年才是游戲軟件,2013年的E3雖然游戲數量不少,但真正有干貨的卻不多, 類似《光環》新作這樣都是小小露個面,今年才是見分曉的時刻,而那一年E3上最出風頭的游戲則是包攬多個大獎,從最佳表演秀到最佳主機、PC游戲通吃的 《泰坦隕落》,連老牌游戲使命召喚戰地這樣的也暫時被它搶了光芒,而相比之下,小島的MGS5如果不是在E3前就公開了真面目,或許大家的驚喜也會更多一 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