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游戲,給多數人的印象是一個充滿很黃很暴力,并且容易上癮,導致人肥胖以及虛度光陰,使人墮落的。許多家長和家人都覺得玩游戲并不是好事,是個壞習慣。其實這些只是對游戲的偏見,這些并不能全部概括成為游戲,畢竟游戲也是由正能量存在的,通過統計,大多數虛擬游戲是可以給人們帶來正能量,讓玩家們身心受益的。
游戲,給多數人的印象是一個充滿很黃很暴力,并且容易上癮,導致人肥胖以及虛度光陰,使人墮落的。許多家長和家人都覺得玩游戲并不是好事,是個壞習慣。其實這些只是對游戲的偏見,這些并不能全部概括成為游戲,畢竟游戲也是由正能量存在的,通過統計,大多數虛擬游戲是可以給人們帶來正能量,讓玩家們身心受益的。
1、【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自然》周刊(Nature)上刊登過一份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們發現,“在電子游戲中辨認路標的同時操縱汽車進行漂移,能夠提升老年人的短時記憶和長時注意力。” 為此,研究人員召集了一批年齡在60至85歲的老年人,讓他們每月玩12個小時的《NeuroRacer》賽車游戲。六個月后,這些老年人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均有所提升,短時信息記憶能力和注意力也都有所增強。
2.【將決策時間縮短25%】在快節奏電子游戲中,為了不被對方殺死,玩家需要進行快速思考。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科學家們就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活躍游戲玩家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更加敏感,并且能夠更快速的作出決定。在該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年齡在18至25歲的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玩50個小時的動作類電子游戲:《使命召喚2》(Call of Duty 2)和《虛幻競技場》(Unreal Tournament),另一組則玩50個小時的策略類游戲《虛擬人生 2》(The Sims 2)。結果發現,在一項與電子游戲無關的任務中,動作游戲玩家的決策速度,相較于策略游戲玩家提升25%,且準確無誤。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達芙妮•巴韋利艾(Daphne Bavelier)在聲明中表示,“動作游戲玩家在每單位時間中所作出的正確決策更多。如果你是一名外科醫生,或者正身處戰場,一切都將變得完全不同。”
3.【改善視力】巴韋利艾的另一項研究顯示,電子游戲能夠改善玩家的視力, 提高玩家對接近色調的敏感度,即提高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研究人員表示,動作類電子游戲玩家,特別是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玩家,對細微差別的感知能力提高了58%。“當人們玩動作類游戲時,他們會調整大腦通道,來進行視覺處理。”巴韋利艾說道。類似訓練或能夠幫助大腦視覺系統更加善用所接收到的信息。
[page] [/page]4.【提升外科醫生的腹腔鏡手術技巧】任天堂Wii平臺的電子游戲需要玩家具備腹腔鏡手術那樣的技巧。腹腔鏡手術是指,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細管插入患者腹腔,腹腔鏡鏡頭拍攝到的圖像會顯示在專用監視器上,醫生通過顯示器中的患者器官圖像,對其病情進行分析判斷,并進行手術。生物學期刊雜志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手眼協調度和移動精準度的模擬測試中,相較于普通醫生,那些花費一個月時間玩Wii Tennis、Wii Table Tennis或鎧甲勇士高空戰役(High Altitude Battle)等游戲的醫生,具備更加嫻熟的腹腔鏡技巧。
5.【有助于增強體力鍛煉】一般而言,體重并不會因為長時間面對電腦屏幕而減少。但是健身游戲(exergames) 等新類型電子游戲的誕生,能夠讓那些不愿意花錢鍛煉的人動起來。內分泌學家斯坦利•夏(Stanley Hsia)正在研究,舞蹈類電子游戲是否能夠降低人們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另外,電子游戲或許還可以更加有效地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美國印地安那大學(University of Indiana)的一項研究發現,相較于在傳統健身房鍛煉的人,通過網絡3D游戲Second Life獲得健身建議的游戲玩家,在飲食習慣和體力活動等方面的改善更加明顯,體重也下降更快。
6.【提高誦讀困難兒童的閱讀能力】美國《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中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動作類電子游戲能夠幫助患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度。研究人員表示,游戲12個小時后,“孩子們的閱讀速度提升,準確度并未降低,其效果優于一年的自發閱讀訓練,超過或等同于傳統高要求閱讀治療。”電子游戲通過提升這類孩子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來改善他們的閱讀技巧。
7.【幫助燒傷患者緩解疼痛】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人體界面科技實驗室(HitLab)表示,“如果大腦帶入另一個世界,其就能夠釋放出大量注意力資源,從而減少對疼痛信號的關注。”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分別讓兩名嚴重燒傷患者在接受治療的時,玩任天堂游戲。兩名患者在接受完治療后均表示,游戲期間疼痛感大幅降低。
8.【講授生物演變知識】電子游戲還可以寓教于樂。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英格瑪•里德爾-克魯斯(Ingmar Riedel-Kruse)認為,電子游戲還能夠“幫助解決教育和科學問題。” 里德爾-克魯斯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生命游戲”,來向人們講授生物演變過程。在游戲中,玩家可選擇在分子、單細胞或單細胞群這三個層面上,以互動形式直接參與生物進程,利用一個與普通游戲操縱桿類似的控制器,來控制草履蟲等單細胞動物,通過控制容器內液體的電磁場電極來影響草履蟲游走方向。這些科學家們在生物芯片雜志《芯片上的實驗室》(Lab on a Chip)刊文稱,草履蟲的反應是真實的,并非模擬,所以,游戲玩家能夠借此了解到微生物行為、擴散、和其他生物物理學概念。他們補充道,“或許還能夠借此鼓勵學生討論并理解所觀察到的現象,以便在類似游戲中識別出其他獲勝戰略。”
9.【讓人們變得更優秀】慢節奏戰略型游戲能夠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讓人們能夠學著在現實生活中,作出更加道德且明智的決定。這其實就是電子游戲《掙扎》(Quandary)背后的理念。在該游戲中,玩家置身于巴洛克索斯星球(Planet Braxos),作為該星球的人類殖民者,他們需要想出辦法解決定居者們所面臨的各種困境。MIT教育長廊(Education Arcade)創意主管斯考特•奧斯特威爾(Scot Osterweil)表示,“我們并不認為,這款游戲能夠讓玩家主動以一個更好的視角來看待現實生活,但是我們相信,這款游戲展現了一個好玩的理念引入模式,借由和其他人的反思對話,以及網站的額外活動,玩家的理念將能夠得到進一步擴展。”
10.【讓癌癥患者更加樂觀】由HopeLab所開發的第三人稱射擊游戲《重整使命》(Re-Mission)旨在幫助年輕的癌癥患者與病魔作斗爭。在游戲中,玩家控制著一個名為Roxxi的納米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在人體中來回穿梭,利用各種武器,比如鐳射槍等,與癌癥對抗。除了操控機器人之外,玩家還必須隨時監控病人的健康狀況,學習不同的治療方式,并了解其工作原理。研究人員對375名患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玩該游戲的患者一直在持續服用抗生素藥物,并且更愿意接受化療。此外,玩家們還了解到了更多關于癌癥的知識,并且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接受癌癥治療的同時達成目標。
11.【提高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技能】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相較于玩非交互式游戲的學齡前兒童,玩交互式游戲的3-6歲兒童客體運動技能更強,比如踢球、街球、投球和彈球等技能。雖然電子游戲能夠提升手眼協調度,但是研究人員們指出,本身客體運動技能較好的兒童,起初應該是對互動式游戲更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