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今天《地鐵:最后的曙光》登陸pc平臺,玩家在在關注這款游戲之余也留意到一些游戲媒體的評分。當得知IGN為這款游戲給出7.2的評分后,爭執也出現了。到底我們該如何評價游戲的好壞,又該如何看地媒體評測呢,本文將粗淺的談一談!
今天《地鐵:最后的曙光》登陸pc平臺,玩家在在關注這款游戲之余也留意到一些游戲媒體的評分。當得知IGN為這款游戲給出7.2的評分后,爭執也出現了。到底我們該如何評價游戲的好壞,又該如何看地媒體評測呢,本文將粗淺的談一談!
IGN - 7.2
Last Light has problems, but players looking for a fun campaign in a gritty atmosphere may find quite a bit to like.
最后的曙光有不少問題,不過尋找一個好玩又擁有嚴峻氣氛的戰役的玩家應該不會失望。
Gamespot - 9.0
Metro: Last Light is an astonishing and moving postapocalyptic journey.
《地鐵:最后的曙光》是一趟精彩又感人的后末世旅程。
有人問我:“《地鐵:最后的曙光》IGN和Gamespot評分差這么多,你怎么看?是IGN嫌給錢少還是Gamespot美金到賬?”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結論只有IGN和Gamespot這兩個單位雇來寫評測的人并不是同一個人,僅此而已。
近年來,有關“IGN塞錢論”甚囂塵上,有證據的、沒證據的、推理的、猜測的、目睹的(這個好像沒有),總之不管IGN打出一個高分還是低分,都會有不少人站出來怒斥“你收錢了”。這句話的殺傷力不亞于國內近幾年來最流行的一句指責:“你炒作!”這句殺手锏只要一祭出來,不管你說什么話都擺脫不了收錢/炒作嫌疑。
那么對于玩家來說究竟怎么去分辨一篇評測究竟是收了錢還是沒收錢呢?個人認為這里有一個最好的辦法,那就是——不分辨。
沒錯,評測收錢與否,最為著急的是游戲廠商,而作為玩家來說,評測只是了解一款游戲的手段之一。如果您是破解版玩家,那么雖然國內的寬帶速率飽受詬病,但就連縣城也已經覆蓋了的4M帶寬足以讓您在睡一覺的情況下用迅雷掛完當今市面上的任何一款游戲作品。什么?花時間下載一款雷作浪費您電費?您這玩的已經是破解版了,要是連電費都舍不得出,那電腦是用來干嘛的?冬天都過去了,作為電暖器來使用的PC也該擦一擦跟電熱毯包在一起放到柜子里了。
如果您是正版玩家,大可不必拘泥于死活不碰破解版的限制,先下載下來試玩一下,好玩咱就入正,不好玩也請按照網站提示在24小時之內及時刪除。如果您的電腦見不得任何破解版的存在,Steam上也有大把的試玩版可供玩家先行體驗之后再做決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游戲評測只是這個網站的編輯從他個人的角度出發談一談對這一款游戲的看法。而作為一個網站的編輯,他玩過的游戲可能要比大多數的玩家接觸過得要多,同時加上他對業界和游戲類型的了解,寫出來的東西或許要比普通玩家中立客觀一些。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否則就不會有這么多評測分數上的差距了,因為評測畢竟是一個主觀上的東西。玩家是分很多種不同類型的,有的玩家非大作不碰,而有的玩家是一看大作就擺手轉而去找那些很多人看不上的小眾作品。就小編個人而言,更喜歡回合策略和RPG游戲,以及運動競技這種類型的,這也正是空軌系列吸引我的原因(是不是有玩家要在評論欄里說這是空軌的軟文了?對于這種言論我只能說“你炒作”!)。而有的朋友一聽這種類型就直搖頭,直接質疑我為什么會對這種慢節奏而不是火爆刺激的ACT和ARPG更感興趣。個人意見,上手半小時之內牢牢吸引住你不去做其它任何事的游戲就是屬于你最喜歡那種類型的,而一味追捧所謂的大作,硬著頭皮也要通關最終發現食之無味,只能是浪費你的時間,屬于典型的“游戲玩人”。
其實這篇文章也有很多主觀性的東西,只是看到兩家評測不同有感而發。還在糾結于《地鐵:最后的曙光》評測分數的玩家不妨關注一下我們即將推出的評測文,我敢100%地保證這篇評測不是在任何廠家給錢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不過……這真的是值得高興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