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前不久為大家報道的ipad商標案一事,暫時以維冠獲勝,雖然蘋果已經下架了大部分的ipad2,并且在市面上已經買不到ipad2了。并且蘋果公司還要承受被處罰的危險
還原iPad商標案:誰欺騙了誰?
這樣的價格并未得到楊榮山的通過。但是對方隨后發來郵件表示,如果唯冠不接受報價,將會發起訴訟要求撤銷唯冠的商標。楊認為這對當時的唯冠是一個“威脅”,因為處于財務危機中的唯冠已經拼不起任何官司了,并且唯冠臺灣的資產本來就處于全球收縮的范圍之中,“能賣點錢總比打官司花錢好”。
于是,2009年12月23日,唯冠臺灣公司法務部處長麥世宏得到楊榮山授權,與IPADL公司簽署了3.5萬英鎊的iPAD商標權轉讓協議。在這份協議的附件之中,列出各個地區的10項iPAD商標權,中國大陸的商標權也在其中。
一個月之后的2010年1月27日,蘋果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其平板電腦產品iPad。這時楊榮山才恍然大悟大呼上當,原來IPADL公司背后就是蘋果公司。
楊榮山仔細追究合同。他發現,唯冠的IPAD商標一共10個,其中唯冠臺灣擁有8個全球其它國家地區的商標,而中國大陸兩個類別的商標權則在深圳唯冠手中。也就是說,唯冠臺灣并不能代表唯冠深圳出售資產,但蘋果方面認為,唯冠臺灣和唯冠深圳的法人代表都是楊榮山,唯冠臺灣可以代表唯冠深圳。
之后,唯冠和蘋果就中國地區的iPad商標權大戰全面展開。
據記者了解,其實在唯冠深圳向蘋果提出商標權還在自己手中時,起初蘋果還是愿意坐下來談判的,不過隨著中國地區iPad上市日期的日益臨近,唯冠的報價是一路“水漲船高”,從一千萬美金漲到兩千萬,然后又漲到四千萬。這讓蘋果十分不滿。
但真正讓蘋果放棄和唯冠談判的,是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8家銀行查封了唯冠資產。據李肅透露,唯冠方面起初想把iPad商標權轉到負債累累的唯冠深圳之外的公司,這樣便于自己去談判出售iPad商標。
但香港法院2010年的一紙禁制令讓唯冠的如意算盤落空。李肅說,當時由于唯冠與蘋果的談判仍在進行中,所以法院判定不允許唯冠在此期間把商標轉出去。最終,包括iPad商標權在內的唯冠深圳全部資產被8家債權銀行查封。
李肅表示,蘋果方面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單獨與各家銀行溝通,詢問是否愿意出售iPad商標。在得到肯定答復之后,蘋果方面認為拿下商標沒有問題,隨后開始正式在中國銷售iPad。
李肅認為,蘋果未取得授權公然銷售iPad的做法其實也觸怒了8家銀行。“現在8家銀行都認為iPad商標是唯冠最值錢的資產,反對讓其破產,決定繼續清償。”而清償的核心,就是蘋果能支付多少的轉讓費。
法庭的交鋒
銀行的介入讓蘋果方面更加難以不付代價得到iPad的中國商標權。因為作為債權方,自然是希望查封的資產能賣出更高的價錢,好彌補自己的損失。
但不知出于何種原因,蘋果方面似乎不愿吃這個“啞巴虧”,還是想依靠唯冠臺灣的一紙協議,要求確認其對iPad中國商標享有的權利。
事實上,在唯冠與蘋果最近的糾紛中,首先發起正式訴訟的也是蘋果一方。
2010年4月,蘋果在美國推出iPad的同時,就在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中國地區的iPad商標權歸蘋果公司所有。2010年5月,蘋果再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主要涉及臺灣唯冠和IPADL公司的交易合同。
唯冠方代理律師馬東曉認為,深圳訴訟的核心問題是:蘋果的IP公司購買的,到底包不包括中國大陸的商標,以及臺灣唯冠到底能不能出售深圳唯冠的商標。
據其介紹,唯冠所擁有的關于iPad的十個商標中,有8項在唯冠臺灣名下,有2項歸唯冠深圳所有。蘋果方面在法庭辯論中提出的核心是,唯冠臺灣與唯冠深圳的法人代表及實際控制人都是楊榮山,所以臺灣公司簽署的協議同樣有效。
馬東曉認為,轉讓協議的授權書簽字人并不是楊榮山,而是臺灣公司的法務部處長。另外,即使是楊也不能隨意處置唯冠深圳的資產,尤其是這么重要的資產。事實上,2011年末深圳法院的一審判決也宣布了蘋果的敗訴。隨后蘋果提起了向高院的上訴。
一審判決之后,唯冠方面也公開發起了對蘋果的訴訟反擊。不過主要都是針對蘋果在華的經銷商渠道。“包括在深圳起訴順電,在惠州起訴國美,在上海起訴蘋果的經貿公司。”
如此看來,唯冠律師團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咬定iPad在中國的銷售不合法,因為依照中國的法律,iPad商標至今還在唯冠深圳手中,并沒有完成轉讓。
“退一萬步說,即使法庭判定唯冠臺灣合同合法,也必須商標局轉讓批準公示完成之后,蘋果才有權使用這個商標。”馬東曉指出,簡單說就是“過戶”完成之后才能使用。這一過程包括:轉讓人和受讓人共同去商標局辦理轉移,申請要經過商標局核準,然后公告。
這被律師認為是蘋果犯下的致命錯誤。馬東曉認為,依照這樣的邏輯,現在各地的工商局去查扣iPad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工商局不查反而是一種不作為”。
據記者了解,2011年3月,唯冠方面就曾與蘋果大悅城零售店所在的北京西城區工商局進行聯系,要求處罰蘋果。馬東曉表示北京西城區工商也曾開出了具體數額為248393690元的罰單。并在2011年6月舉行聽證會,但聽證會之后處罰就暫停了執行。
現在,唯冠方一方面在等待二審的結果,另一方面開始不斷向各地工商發出查封要求。而李肅更是提出,要去美國起訴蘋果,以涉嫌欺詐為由推翻唯冠臺灣與IPADL公司簽署的轉讓協議。
對于外界對唯冠道德的指責,馬東曉認為:“這就是商戰,和道德沒有關系。”楊榮山則為自己解釋說,他并非像外界認為的那樣因公司陷入困境就希望多要點錢。
“我這次來北京也不是專門為了發布會,而是見投資人。”楊說,“我們已經有完整的計劃,希望唯冠還有機會再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