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網癮戰爭》栓釋年輕人為什么憂傷?不要再內牛滿面!
正在網上瘋傳的《網癮戰爭》描述的遠非一場戰爭,這部突然走紅的視頻短片充其量是一聲嘆息,連抱怨都談不上。盡管“看你妹”在結尾部分的演說慷慨激昂,號召魔獸玩家們“請舉起你的手”,但現實卻遠不是視頻里想象的結局。沒人做出任何姿態響應這段演說,倒是到處都可以聽到不是魔獸玩家的人連呼“內牛滿面”。
魔獸玩家的數量——據說有500萬之多——和這個群體的忍耐程度似乎成正比。他們自稱對這款游戲極為癡迷,依靠它忘記生活中一切不幸、不平和不堪回首的事情,但是在淪為行政部門之間利益糾紛的犧牲品時,卻沒有一點像樣的抗議。公民抗議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事情。廈門的人口總數不超過300萬,廣州番禺區也差不多,對政府說“不”的人又只是各自總人口中極小的一部分,但抗議者用鮮明的觀點和有力合法的行動,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堪稱公民的典范。
這說明行動能夠改變現狀,也只有行動,才能夠改變現狀。對比一下魔獸玩家的表現,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兩個群體之間的差別。也許魔獸甚至所有的網絡游戲對玩家來說并不像他們自己想象的那樣重要,“看你妹”滔滔不絕的演說只是夸大其辭;要么就只能說明這個群體的行動力是極其低下的。
語言能夠促成行動,也可以變成一種聽上去漂亮、實際很空洞的東西。說到底,這是一種文字游戲。《網癮戰爭》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沒有什么分別,但胡戈是一個人,他單槍匹馬去挑逗陳凱歌,比號召500萬玩家“舉起你的手”的“看你妹”靠譜多了。
《網癮戰爭》具備很多刺激眼球的元素,卻滿足于帶給受眾一種廉價的安慰,不禁讓我產生了一種聯想。曾經有個年輕的作家寫過一本主題含糊的書,書名叫《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前不久,有一家周刊拿這個書名作了封面報道的標題,內文中報道了許許多多互聯網公司因政策收縮而受重創。這些公司的創始人無不聰明而勤奮,卻被突如其來的打擊搞得狼狽不堪,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調整自己的姿態,從斗志昂揚的創業者變成了憂傷的年輕人。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候:懷著憂傷的情緒,噘著嘴巴,滿腹委屈地站在黑板前面,等待下課鈴響。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現在就在被罰站。他們并非不了解什么是“政策收縮”,只是選擇了忍受。這和聰明的魔獸玩家如出一轍。
所謂的政策收縮,提醒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污染、工人失業、農民失地、貧富分化等等,更不要說因為事故、自殘式的抗議和公權力被濫用而造成的死傷了),但自由市場的目標還很遙遠。放眼世界,但凡互聯網經濟發達的國家,推動行業發展的最大力量,毫無例外是那些有創造力的頭腦。政府要做的是盡力為他們提供服務,而不是忙于決定那些聰明的頭腦的命運。
這個局面已經把中國的互聯網業推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不是選擇百度還是谷歌的問題,而是如何對待21世紀里最重要的產業,如何面對這個產業發展規律的問題。如果中國不想一個十年接一個十年地生產襯衫、皮鞋和玩具,如果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這些說法不是磨嘴皮子玩,就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周期性和不定期的政策收縮正在扼殺互聯網的生機。
這個行業高度依賴創造性思維,依賴網上協作,所以信息的自由流通至關重要。將遙遠的和陌生的人們聯系起來,是互聯網經濟的基礎,是未來服務業的核心。淘寶、QQ、豆瓣,甚至百度吧,都給中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人們可以根據興趣和愛好,找到心儀的商品,或者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并因此成就了一批成功的互聯網公司。沒有信息流通的自由,馬云、馬化騰、楊勃和李彥宏就不可能獲得成功;如果中國不能找到一個穩定而自由的市場規則,他們的成功就不可持續、不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