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在電子游戲發展的不長的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游戲,其中一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代表一個時代的史詩級游戲,其中有很多我們都印象深刻。
在電子游戲發展的不長的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游戲,其中一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代表一個時代的史詩級游戲,其中有很多我們都印象深刻。
游戲在近四十年的時間內飛速發展,從二維到三維,從游戲廳到客廳最后被人們裝進口袋,今后我們也許可以在ATM機上玩連連看。每一代的游戲平臺都孕育了大量的游戲,其中有許多震動整個行業的大作,打破常規、極具創意、引起各方爭相模仿。下面這20款游戲的出現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們的上市讓玩家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樣的感慨:原來還能這么玩。
20.《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s)
《憤怒的小鳥》是智能機時代的《俄羅斯方塊》,家里的叔叔阿姨就算不沉迷,都會下載來消遣或是逗家中的小孩。這款實惠且歡樂的游戲獲得了大多數人的喜愛,就算它會在三十分鐘內榨干玩家的手機電量。
從09年開始,我們就時常能在街上、公交車上和商場等候室中,看見有人在手機屏幕上拖動手指,調整角度然后放開,《憤怒的小鳥》也一直都有出續集,而且出現了越來越多類型的小鳥。《憤怒的小鳥》奠定了手機游戲的一個基調,利用碎片時間,讓玩家在等公車的時候有事可做,就成功了。
[page]《合金裝備》(Metal Gear Solid)[/page]
19.《合金裝備》(Metal Gear Solid)
《合金裝備》從多方面來看,都超越了時代,它重塑了潛行這一元素,并且在故事敘述方面有很大的創新,游戲畫面極具電影感。
在《合金裝備》之前,游戲中的動畫與游戲過程是兩個較為獨立的部分,《合金裝備》創造性地打造了過場動畫,操作部分和觀看部分流暢銜接,游戲的鏡頭會根據故事展開和角色站位的不同進行改動,好萊塢動作大片即視感。除此之外有熱門的動作片巨星做主角的動作捕捉,配音也都是專業人事的作品,眾多創新造就一代經典。
18.《貪食蛇》(Snake)
《貪食蛇》成功證明了,手機也可以成為一個很棒的游戲機。諾基亞最近是山河日下了,不過90年代它絕對是一方霸主,而《貪食蛇》對諾基亞的霸業也貢獻頗多。
屏幕上,一條蛇不停吞噬著食物,吃得越多身體越長,速度也越快,要不碰壁不碰自己身體的難度就不斷增加。《貪食蛇》幾乎是與諾基亞手機同時火起來的,開辟了一條新思路,讓人們發現,手機也可以成為不錯的游戲工具,算是手機游戲的開山鼻祖。
17.《最終幻想7》(Final Fantasy VII)
《最終幻想7》開啟了日式角色扮演類游戲的黃金時代,讓這類游戲在全球范圍內流行起來。此前,《最終幻想》系列一直在任天堂平臺上發行,但在《最終幻想7》的年代,發行公司打包跳槽到了索尼公司,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相應的技術支持,讓《最終幻想7》有了更為絢爛的動畫效果。
制作團隊在這個游戲中添加了小游戲環節,豐富了角色扮演類游戲略顯得冗長的劇情敘述過程。這款游戲還證明了CD是很好的游戲載體,在此之后,游戲的傳播更為方便實惠了。
16.《半條命》(Half-Life)
《半條命》創造性的敘事模式,打造了一個真實感極強的世界。與《金屬合金》稍顯夸張的好萊塢風格不同,《半條命》的敘事不那么電影化,但更具有真實感,玩家通過Gordon Freeman的眼睛看到整個世界,經歷了整個故事。
《半條命》以細節聞名,這像一個現實世界,游戲當中的人物會和同事對話,有自己的生活,不再是房間中一個呆板的道具,不再是機械地和主人公擦身而過。它開創了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的一個新的努力方向,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敵人的進攻更具策略,隊友的援助也更為有力。
15.《莎木》(Shenmue)
《莎木》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世界,讓玩家第一次窺見了自由的樣子。1999年上市的這款游戲,是當時造假最高的游戲。一個年輕的男孩在廣闊的世界中找尋殺父仇人,雖說只是一個簡單的情節,但游戲中的細節,讓現在的很多游戲相形見絀。
游戲制作者希望《莎木》的玩家能有一種非直線、融入式的游戲體驗,你可以跟隨故事主線,也可以暢游世界。整個城市都很真實,到處都是活靈活現的NPC,他們有自己的房子,會按時開門做生意,也會在晚上天黑之后回家。這樣的設定在當時是十分超前的。
14.《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現代戰爭》是現代射擊游戲中影視化動作和多人游戲的鼻祖,是第一人稱射擊游戲里程碑式的杰作。這款游戲之后,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才真正進入了“現代游戲”的行列,游戲中增加了許多新元素。
《現代戰爭》中首次出現了連殺獎勵,其實在此之前《光環》也有類似的設定,但《光環》中,這個成就只是炫耀的資本,玩家并未獲得實際的獎勵。同時《現代戰爭》還增加了升級系統,玩家能不斷獲得更好的武器。《現代戰爭》是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的轉型之作。
13.《黃金眼》(Goldeneye 007)
《黃金眼》讓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在游戲機上更為普及,多人模式也更為親民,增加了玩家的選擇,且可以按需設定,你是想要手槍還是赤手空拳都是你的選擇。這款游戲讓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坐在電視機前,玩到手指發紅都不舍得停下。
單人游戲方面也有顯著提升,對手的行為更有邏輯性,如果你射中了他們的腿,他們真會拖著一條腿行動,而且被射中的部位,會出現血染衣服的痕跡。《黃金眼》打開了一閃門,讓射擊游戲真正走出了簡單機械的低端區域。
12.《Wii Sports》
《Wii Sports》完美展示了任天堂的運動控制科技,拉開了游戲新時代。當這款技術出現端倪之時,媒體和玩家都抱著懷疑的態度,但到了2006年的E3展上,人們真正看到這款技術之時,就知道這絕非凡品。
這是一款連爺爺奶奶都能輕松掌握的游戲。因為這款游戲,任天堂賣出了1億臺游戲機。無論你喜不喜歡,都無法否認《Wii Sports》的成就,它的出現,證明動態控制和游戲能夠結合,而且這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11.《俄羅斯方塊》(Tetris)
《俄羅斯方塊》無疑是掌上游戲的王者,其實在《俄羅斯方塊》之前,任天堂也發布了一些掌機游戲,但那些游戲都各有各的局限,無法發揮掌機潛在的優勢。最終,任天堂終于找對了路子,《俄羅斯方塊》的問世影響了80、90年代兩代人。
隨著游戲的大熱,《俄羅斯方塊》逐漸出現在其他游戲機上,但任天堂的掌機已經因為這款游戲,獲得了1.18億的銷量,為任天堂繁榮至今保駕護航。
10.《街頭霸王2》(Street Fighter 2)
《街頭霸王2》讓游戲界知道了操作意識和組合系統。看名字就能知道,《街頭霸王2》并不是第一部《街頭霸王》游戲,但其重要性遠超第一部。它是格斗類游戲的強心劑,挽救了這類游戲的頹勢,聯機模式也解決了小伙伴間的爭端,大家可以呆在各自的家里,一起游戲。
玩《街頭霸王2》的機器很特別,操作的按鍵簡單好記,如果你沒躲過波動拳,也不能再怪按鍵不靈了。《街頭霸王2》的組合系統能讓人物做出一系列的動作,加大打擊力度,這一點也在之后的格斗游戲之中成了慣例。
9.《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
《魔獸世界》以其出色的界面、吸引人的游戲設置,讓很多人注意到了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90年代后期開始,網游逐漸普及起來,直到2004年《魔獸世界》的發布,以颶風之勢開啟了網游新時代。
雖說MMORPG,《魔獸世界》并不是頭一家,但它出眾的游戲表現和較低的配置要求,成功使其到達了之前同類游戲難以企及的高度。大量的在線玩家,在網絡上創造了一個真實的社區,《魔獸世界》甚至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8.《俠盜獵車3》(Grand Theft Auto III)
《俠盜獵車3》再次擴展了沙盤游戲的概念,建造了一個真實的城市和相應的游戲方式。它不算是最早的沙盤游戲,但是利用了當時最in的PS2,制造了一個充滿細節的大都市,這樣的技術在此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游戲中的城市有賽車、有暴力事件,人行道上有行人,有約束壞人的法律系統,公共交通,有天氣變幻,還有有趣的電臺廣播,這款游戲徹底打開了玩家的想象力,玩家對于游戲的期待不再局限,可謂是腦洞越開越大。
7.《德軍總部》(Wolfenstein)
《德軍總部》以開創性的3D技術、配樂和游戲設置推動了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的發展。John Carmack的光線投射技術在今天看來或許是弱爆了,但在1992年,這項技術極具震撼,它營造了一種偽3D效果,游戲中德軍會用德文喊出口號和命令,為游戲增添了真實氣氛,讓玩家感受血淋淋的游戲世界。
游戲中,玩家能夠自由轉換武器,能夠收集槍支彈藥,還能夠通過屏幕直顯隨時關注自身血量,這些元素都一直被同類游戲沿用至今。
6.《乒乓》(Pong)
《乒乓》在世界范圍內大獲成功,成為第一款流行全世界的游戲,讓大家看到了多人游戲的前景。這款游戲發布于1972年,以幾天的標準看,這款游戲真的很簡陋,但在當時簡單的操作,朋友間互動的游戲模式讓這款游戲風靡一時。
1975年,游戲制作商又嘗試制作《乒乓》配套的游戲機,銷量很好,這一事實證明家庭游戲機很有市場,人們會喜歡在自己家的電視上玩游戲。顯然,之后的游戲開發商看到了商機,《乒乓》的上市和嘗試無疑為之后的游戲開發指明了新方向。
5.《吃豆人》(Pac-Man)
《吃豆人》打破了傳統游戲設計的思路,并且擴大了游戲的目標玩家,女性玩家開始漸漸進入游戲商的考慮范圍。《吃豆人》首次以萌物為游戲賣點。雖然游戲設置看上去像是簡單的潛行游戲,但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款游戲。
游戲精密度并不低,每一個顏色的鬼都有不同的特征和行進的路線,一不小心就會被那小巧可愛的影子困住,無路可逃。直至今日,我們還會時不時地看見《吃豆人》形象的玩偶,這款游戲也是游戲跨界營銷的成功案例之一。
4.《超級瑪麗64》(Super Mario 64)
《超級瑪麗64》展示了真正的3D游戲,也讓大家知道該怎樣將2D轉制成3D。90年代中期,我們看到的游戲都是2D的,之后有些游戲開始使用3D技術,但可惜的是,不成熟的3D效果除了讓人頭暈之外毫無建樹,1996年出現的《超級瑪麗64》終于打破了這個尷尬的局面。
早期3D技術最大的缺陷在于玩家很難講畫面擺正,《超級瑪麗64》在游戲開頭讓玩家操作人物跑過城堡的花園,讓玩家能夠更好的適應3D畫面和游戲的操作。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技術與技巧上的創新,為之后的3D游戲制作樹立了典范。
3.《塞爾達傳說:時之笛》(The Legend of Zelda:Ocarina of Time)
《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的目標系統和敏銳的游戲設置,在今天的游戲中仍舊很常見。這款游戲一經上市就引起了轟動,游戲精美細致,運行流暢自然,不過真正改變游戲史的是《塞爾達傳說:時之笛》中的目標系統,按住Z鍵,就能鎖定敵人,這樣的設定掃除了此前因3D游戲操作困難帶給玩家的挫敗感。
敏銳的按鍵游戲設置則優化了玩家的游戲體驗,也成為未來游戲能夠效仿,且不斷鉆研提高的目標。
2.《超級瑪麗兄弟》(Super Mario Bros)
80年代,游戲業變得有些過度飽和,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因為商品質量參差不齊,行業產值收縮,《超級瑪麗兄弟》是橫向卷軸類游戲的經典之作,它讓略顯頹勢的游戲業重現生機,并且重新書寫了游戲設計的基本概念。
搭載《超級瑪麗兄弟》的機器是任天堂的紅白機,因為有先進的硬件支持,游戲的可選內容更為豐富,游戲方式也更為多變,超級瑪麗也成為游戲史上最著名的形象,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1.《太空侵略》(Space Invaders)
《太空侵略》奠定了大型游戲的總體基調,這款1978年發行的游戲,推出了許多現在游戲中常見的設定,有多條命、高分排行榜、聲音系統、智能化和曲線難度增長系統。
以前的游戲中沒有音樂,是《太空侵略》首次在游戲中加入了配樂;以前的游戲從沒有給分數排名次的概念,是《太空侵略》首次加入了高分榜這樣的設定;以前的游戲從未注意過難度的提升,是《太空侵略》最早提出要隨著游戲的進程提高游戲難度。這樣一款游戲,為游戲產業的后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很難想象若是么有它的問世,現在的游戲市場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