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復習app》是一款為廣大即將考研學子們提供的備考軟件,學霸必備復習神器,并且有來自于2017年考研政治改革的詳細配方,大綱解析內容,為你提供最節約時間最高效的學習模式,線上練習,智能評估。
考研政治怎么復習?趕快來下載考驗政治app,幫你輕松掌握2017考研政治大綱,這款軟件為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同學量身打造,與政治大綱解析相配套的閱讀背誦軟件,根據最新考試政治大綱編纂,突出重點、熱點,解決了紅寶書閱讀起來枯燥無重點的問題。
更新2016全新內容,為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同學量身打造。
帶有曲線記憶自動提示復習功能。知識點與最新大綱無縫對接,不遺漏任何重要知識。
實時跟進新大綱更改內容,沖刺階段第一時間更新形勢與政策。方便參加考研的同學隨時隨地背誦學習。
1.精選試題:高質量歷年真題,專業研發新增考點題;
2.智能練習: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一對一智能出題;
3.智能評估:智能評估成績,精確預測考分;
4.移動筆記本:錯題自動備案,隨時隨地收藏做筆記,哪里不會點哪里!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今年毛中特大綱變動并不大,當然一些新增考點的出現也是在情理之中。
“十八大以來”的新增熱點是命題老師的鐘愛。例如,習總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以及貫穿于新發展理念之下的辯證法思想通常是命題老師的命題點。這體現了毛中特課程的特點——“理論聯系時政”,所以小伙伴們在后續的復習中不要僅僅局限于考試大綱的要求,更要時刻關注時事,及時將未能進入我們視野的新精神、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時收入囊中。下面我將為大家一一解析今年毛中特的重大變化。
“變化一”: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它是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發展,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均衡和全面。綠色發展,更加注重環保和和諧。開放發展,更加注重優化和融入。共享發展,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正義。
“變化二”:在改革的熱情與改革的結果不遂人意的情況下,我國提出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涉及五大要點:創造新需求,優化產業結構;放松三大供給約束;對五大財富源泉的供給抑制的接觸;采用新供給主義經濟學關于房價、物價管控的政策,以及“按要素貢獻分配”的主張,以扭轉經濟頹勢、重聚改革共識。
“變化三”:“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雖然在2016年已經進入考研真題之中,但是作為當今時政的內容,命題人也不會放棄考查大家的機會。命題人往往在每年的新增考點上出不低于15分的考題,當年如果是去年的新增考點沒有考查到的也是今年考試的重點,或者換一種考試的形式來考查大家。所以,大家在這里要掌握四個全面的內容、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以及四個全面的戰略意義。
中國近代史綱要
縱觀政治考試大綱,相對來說,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變化較小。從史綱邏輯框架看,史綱的整體框架沒有變化。十章的內容在宏觀上分為近代史與現代史兩部分;在微觀上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四個模塊。變化的是總結了十二五時期的成就,寫了十三五時期的目標,部分章節只是微調標題。
從分析題命題規律看,重大歷史事件周年紀念是史綱分析題命題角度之一。考生要注意一些有關今年重大歷史事件周年紀念涉及的考點。比如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考生要重點關注辛亥革命這個模塊,特別是辛亥革命的定性及歷史意義;今年也是西安事變80周年,考生要關注西安事變的歷史地位;此外,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95周年,重慶談判、政治協商會議、土地改革70周年,中共八大召開60周年等等。此外,考生可以關注今年下半年國家是否對這些重大事件有慶祝活動,如果有則需要尤為重視。此外,考生要熟知貫穿史綱的四個選擇,即歷史與人民選擇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
從客觀題命題規律看總共有三種題型:基本知識題、抽象知識題、對比知識題。其中基本知識題是最容易的一種題型,對教材有了解就能做到再認。抽象知識題是最常見的題型。這類型題比較難的考法是背景理解,因為有些事件背景教材中沒有,要求考生熟知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背景。對比知識題要求考生對兩個相近的事件整理與歸納,同時涉及到一些線索,比如論戰,國共兩次合作,重慶政治協商會議與人民政協會議等。
總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綱變動較小,考生重點把握高頻考點。新大綱出爐后,考生要重點關注新增考點,對刪除考點則可以不用關注。接下來9月到11月的提高沖刺階段,考生需要做2010-2016年史綱真題,依靠真題來檢驗考點的熟知度。同時根據真題和聽課,總結主客觀題的命題規律和答題技巧,熟記核心考點。這個階段考生也不用著急背誦分析題,考研政治不是背多分的科目,主要精力仍放在復習客觀題,尤其是多選題的練習,全面攻克重難點。
正所謂不想當學霸的同學不是好學生,我們的目標是人人都是學霸,擁有這些軟件,早日實現你的夢想,不再是老
進入專區>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