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高溫補貼自動領取軟件》為大家每天領取釘釘高溫補貼,只要在高溫天氣堅持打卡,就是大家在堅定使用釘釘辦公,堅持上班,在40度高溫的天氣下真的勇氣可嘉,退出的高溫補貼大家想要就不要忘記打卡哦。
最近全國各地都處于一片火爐當中,釘釘也特為全國用戶提供了高溫補貼的紅包,這里提供的這款釘釘高溫補貼自動領取軟件可以幫你每天自動簽到領取紅包,這個紅包要連續不斷領取十五天才能提現,所以大家想要提現的話一定不能忘記每天去領一發。如果你擔心自己記性不好,可以來西西下載這款釘釘高溫補貼自動領取軟件自動領取。
“高溫補貼季”活動:每天堅持打卡,即可獲得相應獎勵。
活動時間:2017年8月1日-8月31日
活動需連續簽到15天,方可領取獎勵!
1、登陸釘釘手機客戶端,進入“我的”-“福利社”-“酷公司高溫補貼”
2、點擊領取按鈕,將活動分享給釘釘好友。
3、點擊別人的分享活動,可領取到當天的高溫補貼紅包。
4、簽到成功!
高溫津貼 你按時足額領到了嗎?
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福建省從5月至9月發放高溫津貼,發放標準是每月200元,每人每天9.2元
□ 記者 傅利昌
熱!熱!熱!7月12日入伏以來,全國多地陷入持續“蒸烤模式”,南北方大范圍地區最高氣溫達37℃以上。福建省氣象局也發布高溫橙色預警,7月21-29日,我省出現持續大范圍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可達37-39℃,局部超過40℃。
近期,多個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出臺防暑降溫應對措施,尤其要求高溫津貼要發放到位。
7月29日,記者在龍巖城區采訪發現,一些用工單位在政策落實上還不到位,大多數戶外勞動者表示并未拿足或沒拿到高溫津貼,有的戶外勞動者還不知道高溫津貼為何物。
多地下文應對高溫天氣
所謂“高溫津貼”,其實是針對勞動者因為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而額外消耗勞動的補償。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2012年出臺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在發放時間上,我省是從5月至9月,發放標準是每月200元;如需按天數折算高溫津貼的,每人每天9.2元。用人單位的高溫津貼標準納入工資總額,但不包括在最低工資標準范圍內。
從7月3日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用人單位是否遵守高溫津貼規定等內容開展專項檢查。我省下發通知要求做好高溫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高溫津貼在基層一線難以落實
近年來,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曾多次要求用人單位,要“按時、足額”發放高溫津貼,不得用防暑降溫飲料來充抵津貼發放。然而,仍有不少用人單位沒有按規定執行,更有大量建筑工、環衛工、綠化工、快遞員等等,終日在炎炎烈日下工作,卻不知“高溫津貼”為何物。
記者采訪發現,高溫津貼不發放的情況在我市普遍存在。記者走訪了一些戶外工作者如一線外賣小哥、快遞員及建筑工地施工人員,發現高溫津貼在基層一線難以落實,不少用人單位將原本應正常發放的高溫津貼直接降低標準發放,甚至變相地變成其他所謂的降溫實物補助。
“從7點半開始送貨,直到下午6點半收工。” 7月29日上午,記者在龍巖南城某居民小區看到正在送貨的某快遞公司快遞員小吳,問到高溫津貼,汗流浹背的小吳吞吞吐吐起來,他告訴記者,現在是快遞旺季,每天收發的快遞單極多,他一天要送100多個包裹,天氣再熱也要送,送不完是要被罰款的。為了完成快遞配送,他一天到晚都得頂著烈日工作,即便大中午也沒時間休息。他告訴記者,工作了三年,公司從來沒有給他發放過高溫津貼。
7月29日下午3點多,正在登高東路某清湯粉店吃飯的小賴告訴記者,他是某外賣公司的外賣小哥,入職一年多了,每年最難熬的就是七八月盛夏季節,一天到晚頭頂烈日,馬不停蹄。為了趕時間,上樓時小跑,一步兩個臺階。他說最怕送餐到醫院或寫字樓,9層以下往往選擇爬樓梯,因為電梯太難等了。盡管天氣炎熱,小賴送餐時很少喝水,不喝水是為了不去廁所,這樣會省不少時間,只有閑下來的時候才覺得渴的難受。他說,一般3點鐘以后才有空吃午飯,因為上午11點至下午2點是送餐的高峰期。記者問他有沒有領到過高溫津貼?他說送一單外賣賺幾塊錢,以前沒聽說過高溫津貼。那么熱的天氣送外賣確實很辛苦的,發點高溫津貼也應該,但不發我們也認了,不想丟了工作。
天氣越炎熱,市民桶裝飲用水消耗越多,送水工就越忙碌。龍巖某礦泉水公司送水工小林每天7點多就開始送水,一直送到晚上八九點鐘,一天要送100多桶的水,中間只有吃飯的時間。烈日當空,他也要上路送水,因為消費者等著水飲用。記者問他,公司有沒有發放高溫津貼?小林告訴記者,高溫季節公司給他們每月發放兩吊礦泉水(12瓶/吊),一天還不到一瓶。
盡管天氣炎熱,龍巖城區不少建筑工地在七八點鐘就進行施工,一般中午停工,至下午三點后再施工。但也有部分工地為了趕進度,中午也頂著烈日進行作業。對于高溫津貼,不少工人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而大部分工地也僅僅提供礦泉水、涼茶等飲料等用于降暑降溫。
記者采訪了解到,有的單位降低高溫津貼發放標準;一些用人單位并沒有以現金的方式發放高溫津貼,改為以發放飲料來給員工“降溫解暑”;有的單位高溫津貼沒有隨6、7月份的工資一起發放,而是要等到9月份時集中發放。
把高溫天氣勞動保護寫進勞動合同
多年來,高溫津貼的落實一直是個難題。
政府不處罰,員工不要求,是高溫津貼年年落實不好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勞動者的政策宣傳,提高他們的維權意識,勞動者要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需要將高溫津貼的發放與問責結合起來。建筑、餐飲、快遞等行業的問題比較突出,應將這些行業作為重點進行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健全、完善職工高溫津貼制度,通過工會等協助勞動者與企業平等協商,把高溫天氣勞動保護等寫進勞動合同。高溫津貼標準如何制定和調整,應當舉辦聽證會,讓更多高溫下的勞動者參與討論,更好地保護他們的權益。
除了發放津貼,還應科學調整高溫下勞動者的作息時間。按照《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要求,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